第63章 渊畔的沉默兵锋
在那片吞噬一切光线的广袤暗域深处,源城,如同一枚被遗忘的古老界碑,孤独地矗立于永恒的混沌之中。它那拔地而起的漆黑城墙,高耸、厚重、冰冷,宛如沉默的太古巨人,以亘古不变的冷峻姿态,漠然审视着周遭翻腾不息的无序黑暗。
源城之外,粘稠如墨的液态黑暗,如同拥有生命的活物,从四面八方奔涌汇聚……它时而如滔天巨浪般澎湃冲击,时而又似凝固的玄冰牢笼,严丝合缝地将整座城池囚禁其中,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这黑暗仿佛带着无尽的恶意,执着地要将源城拖入永恒的孤寂深渊。
然而,当这汹涌的黑暗洪流咆哮着扑向那冰冷城墙的瞬间,却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叹息之壁,狂暴的势头戛然而止,只能在墙根下不甘地翻涌、低徊。
踏入源城,满目疮痍。
自上次暗域力量如瘟疫般入侵肆虐后,昔日鳞次栉比的屋舍早已化作齑粉,只留下遍地狼藉的残垣断壁。
这些焦黑的断壁、扭曲的梁柱,如同大地裸露的嶙峋骸骨,在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里无声矗立,默默诉说着曾经烟火人间的繁华与湮灭后的无尽悲凉。在这片死亡废墟的中心,唯有那座象征着最后秩序的城主府,依旧顽强地屹立着,如同一座伤痕累累的孤独堡垒,在无边的死寂中固执地守卫着最后的尊严与微光。
废墟间,散落着无数大小不一的建筑残骸。这些曾经构筑家园的石块,如今冰冷地躺在尘埃里,无人问津。更令人心悸的是,每一块残石之上,都蜿蜒盘踞着如同活物般的诡异黑色纹路。这些纹路如同被黑暗力量灼烧烙印的伤疤,又似某种不祥的符咒,无声地记录着那场毁灭性入侵的恐怖余韵,仅仅是凝视,便足以让骨髓深处泛起寒意。
视线投向城主府内。
一盏昏黄的煤油灯,豆大的火苗在无边墨色中倔强地摇曳着。那微弱的光晕,仿佛随时会被周遭粘稠的黑暗彻底吞噬,却又顽强地撑开一片小小的、温暖的领域,成为这死寂世界里最后一点孱弱的希望火种。府邸的院墙,单薄得如同一层宣纸,却艰难地隔绝着府外那令人窒息的绝对死寂,守护着府内这仅存的一线生机。在这里,灯芯燃烧的噼啪声被无限放大,尘埃在光柱中浮动的轨迹清晰可见,每一缕光线都显得弥足珍贵。
谢守城从深沉的冥想中缓缓苏醒,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片吞噬一切的浓稠黑暗。一股难以言喻的、深入骨髓的孤寂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这些年,虽已习惯了在这冥想与清醒的交替中独处,但往昔的记忆碎片,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翻涌上心头,带来一阵阵难以平复的涟漪。他知道,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命运交付的重担,无怨,亦无悔,唯有沉默地肩负。
近些时日,每当他沉入修炼之境,心海深处便会响起一种奇异的声音——沉闷,有力,富有节律,如同巨人的心脏在遥远地搏动。
起初,他并未在意,只当是自身气血运行或精神共鸣的自然现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那“心跳”声愈发清晰,也愈发磅礴。它仿佛蕴含着某种难以抗拒的原始引力,每一次搏动都像鼓槌敲击在他的神识之上,牵引着他的意识不断下沉,诱使他陷入更深、更久的沉眠。若非他心志坚如磐石,早已被这声音彻底俘获,永坠无梦长眠。
那声音……给他的感觉,并非来自自身,而是源于脚下这座死寂的城池。仿佛是源城沉睡万古的心脏,在黑暗中悄然复苏,开始了缓慢而沉重的搏动。
对于源城的真正意义,他是在那场惨烈大战之后,才从父亲与小院长口中得知冰山一角。他明白了这座城远非寻常要塞,它是横亘在暗域世界咽喉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是守护后方无数生灵免遭黑暗吞噬的终极防线。这份认知,让他深刻反省过去的浅薄,也真正理解了自己所肩负使命的千钧之重。
这两日,当他再度凝神冥想,那熟悉的、源自大地的“心跳”声便如期而至。
尤其是今日,那搏动的频率、力度,竟与活生生的人类心脏别无二致!仿佛这座沉寂万载的石头之城,真的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生命力,正从漫长的蛰眠中逐渐苏醒。
如今的源城,在他感知中,如同一位沉睡在地脉深处的太古巨人。每一次“心跳”,都让城基微微震颤。冥冥之中,更有一股无形的、宏大的意志在遥远的地方呼唤着它,试图将它从亘古的长眠中彻底唤醒,让它破碎的躯体重新焕发出撼动星河的磅礴伟力。
书院有何深谋?小院长布下何等棋局?自己这枚棋子又将落向何方?谢守城不得而知。但他心中澄澈如镜:此时此刻,他的职责,便是化身为这座城的最后守望者。用他的意志,他的血肉,他的存在,牢牢钉死在这片废墟之上,守护着它,直到那决定性的时刻降临——直到这座城完成它的使命,或者……彻底毁灭。
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新生,还是永恒的寂灭,他都必将坚守于此,寸步不移。
……………………
与此同时,在同一片浩瀚星宇的维度之下,在象征着混乱与毁灭源头的——冥渊中心。
书院布下的那座金色法阵,依旧如同定海神针般巍然不动。璀璨的金光如同实质的屏障,将四面八方席卷而来的、足以撕裂星辰的恐怖罡风强行排开、吹散,在狂暴的混沌核心硬生生撑开一片相对稳定的空间。
然而,与往日静谧不同,今日的法阵之上,六处至关重要的星芒节点处,各自盘坐着一位身着书院长衫、气息沉凝如渊的中年学员。他们神情肃穆,双目微阖,双手捏着同一个古朴而玄奥的印诀。周身流转着精纯浑厚的元气,与脚下法阵的磅礴能量产生着深层次的共鸣,仿佛化作了法阵延伸而出的六根支柱。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六位核心学员的身后,各自背对背地肃立着四位书院成员。他们如同最忠诚的磐石,结成一个稳固的三角防御阵型,将核心学员牢牢拱卫其中。他们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警惕地扫视着法阵外围翻腾的混沌与黑暗,不放过任何一丝能量异动。
若有神识强大者细细感知,便会惊异地发现,每位核心学员与其身后的四位守护者之间,气息竟完美地交织缠绕,浑然一体,仿佛五个人共用着一个强大的能量循环!更令人侧目的是,这二十四人(六组)的脚下,并非虚空,而是各自踩踏着一个微缩却光芒流转的玄奥法阵。这些法阵彼此呼应,气机相连,共同散发出一股磅礴如海的威压,其强度,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真正的祖境大能!
金色法阵的外围,是真正的炼狱景象。混沌源气与黑暗源气如同两条太古凶龙,疯狂地撕咬、碰撞、湮灭!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足以绞碎空间的毁灭性罡风。这些罡风无情地撕扯着虚空,一道道漆黑狰狞的空间裂隙刚刚被蛮力扯开,又在下一瞬被狂暴的能量乱流强行挤压、弥合,周而复始。整个空间都在这无休止的撕裂与愈合中痛苦呻吟、剧烈震颤。
视线拉远,越过这毁灭的核心地带,在冥渊外围相对“平静”的虚空中,景象更为壮观。
数以万计的书院学员,如同星海中的璀璨群星,各自驾驭着形态各异的法器,静静地悬浮于黑暗之中。他们之中,男女老少皆有,但身上那代表书院身份的青衿、襕衫或深衣素裙,便是最醒目的标识。
男学员们大多身着青衿或儒雅襕衫,身形挺拔如松柏,足下或踏飞剑,或乘玉尺,或御青莲。虚空虽无风,但他们那宽大的交领长衫下摆,却因自身精纯元气的自然流转而微微拂动。头顶儒巾垂下的软带,轻轻搭在肩头,于肃杀中平添几分文雅气度。
女学员们则身着样式古朴的深衣素裙,深邃的色泽几乎与周围的黑暗融为一体,仿佛她们本就是这虚空的一部分。唯有发髻间点缀的素雅玉簪或银簪,随着她们平稳的呼吸以及偶尔的、以神念进行的轻声交流,而闪烁着温润的微光,如同夜幕中悄然绽放的星点寒梅,昭示着她们的存在与坚韧。
这一刻,青衿的儒雅与深衣的沉静,在虚空中交织、辉映。那经纬之间,仿佛裹挟着书院传承万载的礼教风骨与浩瀚才思,于无声处,织就了一张笼罩虚空的信念之网,将所有人的心神意志紧密相连。虽有极轻微的、以神念传递的交谈声在网中流淌,但这支庞大的队伍却展现出惊人的纪律性,如同被无形之手精确排列的星辰,整齐地悬停在预定的虚空坐标之上。
粗略望去,聚集于此的书院学员,人数绝不下万!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学员周身散逸的气息波动,赫然皆在天境之上、祖境之下,堪称书院的中坚力量,实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