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南风 作品

第58章 改革,从大明国子监开始!

 大明国子监,是专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 

 相当于,大明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起源于“祀”,所谓“国 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国子监的主官称为祭酒,相当于在祭祀时候,那个主持倒酒之人。 

 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大明最高学府的校长。 

 凡入国子监的学生,都称作监生。大致分为六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与俊秀生。 

 皇恩浩荡,大明把各地未考中进士的人、父辈立有大功的人、交税交钱多的人、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外番附属国贵族子弟、民间有才学名气的人……全部集中到国子监就学。 

 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将来考中进士的几率,就大得多。 

 这么高大上的国子监,只可惜,最后一任祭酒李建泰,把崇祯皇帝给祸害惨了。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兵出山西,势不可挡。 

 李建泰得知流贼进入山西境内,大急! 

 他山西老家,可是有堆积如山财宝、粮食。 

 焦急几夜,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 

 急忙找到崇祯,誓言:陛下……臣愿以巨万家财为军饷,招募10万大军,不烦官帑,提师以西,剿灭流贼,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誓言震天动地! 

 山河破碎风飘絮! 

 崇祯正是缺钱无饷、缺人无将之际,瞌睡遇到枕头,对这天上掉下来的好事,立马信以为真。 

 直夸李建泰为朝臣楷模,立马加封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宝剑,让其便宜从事,全权做主,先斩后奏。 

 特别是,还把京师最后能打的勇卫营、三大营精锐一万多劲旅,京师全部战马,全部交到李建泰的手上。 

 掏空家底啊! 

 出征前,崇祯还亲自到正阳门门楼,率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赐宴送行。 

 亲手斟酒三杯,下令:代朕亲征。 

 可谓是给足面子,给足了排场。 

 只可惜,这一万骑兵劲旅,大明最后的家底,全被李建泰霍霍了。 

 最恶心的是,李建泰出征,连打两大胜仗,捷报频传,竟然是攻击自己人守卫的定兴城和广宗城。 

 杀良冒功啊! 

 后来,山西曲沃老家被流贼攻破,李建泰家产亦被流贼抄掠一空。 

 李建泰山西都没到,一万劲旅,逃的逃,散的散,走到保定,就只剩100多人。 

 崇祯十七年二十四日,李建泰和参将郭中杰竟然恬不知耻,献出保定城,害死忠心耿耿的保定知府何复、保定知州邵宗元,还有那个对崇祯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且武艺高强的太监:方正化。 

 崇祯感叹:今天是十八日,离保定城破,还有六日。让方正化带兵回京勤王的密信,已经发出去一日。 

 想必,方正化还有得救。 

 毕竟,只要崇祯守住了北京城,流贼就无瑕他顾,保定暂时无忧。 

 丢了保定他不在乎,他更在乎方正化。 

 “王承恩。” 

 “臣在。” 

 “立即草拟一道密旨,派人送往保定。” 

 “遵旨。” 

 王承恩准备好纸笔,崇祯亲自口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建泰、郭中杰蒙蔽圣聪,丧师辱国,逃亡避战,着即革去李建泰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之职,革去郭中杰参将之职,由保定知府何复、知州邵宗元收押。何复、邵宗元务必率领保定军民,收拢散兵游勇,坚守保定城,切不可出城迎战,钦此。” 

 王承恩拟好密旨,急匆匆派人传旨去了。 

 崇祯帝深吸一口气,带着李若琏,快步走进国子监。 

 看到崇祯帝亲自驾到,国子监司业薛所蕴(二把手)急忙带领一众监丞、博士、典簿、典籍,在门口跪迎。 

 “不知陛下圣驾降临,臣有失远迎,请陛下责罚。”薛所蕴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