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抢购银币(第2页)

 他们,拿着一大堆银子,都干一件事:高价收购银币。 

 其实,不管是大唐、大宋、还是大明,银子用起来,都很不方便。 

 古代的白银,杂质较多,生产出来,是白花花的,特别诱人,特别漂亮。 

 可时间一长,就容易氧化,一氧化,就会变成暗黑色。 

 银子,质地柔软,百姓鉴别银子真伪,主要靠牙齿。 

 所以,大大小小的银锭上,都布满了黑色的牙印,很不美观。 

 银锭大小不一,用银子买东西,也很不方便。随时要带一把剪刀,使用的时候,剪一角下来,再用秤称,也叫散碎银子,或者碎银几两。 

 这七八个商人,就是拿着这些布满牙印的黯黑银子,来找大明将士,高价收购崇祯皇帝赏赐给他们的银币的。 

 “各位军爷,有银币的,都过来看看,本掌柜高价收购银币了啊,只要品相好,价格好谈......” 

 “掌柜的,多少钱一个?”一个领头的把总,带着几个兄弟靠过来,询问。 

 “各位军爷,银币也是银子做的,一个银币才重八钱,本掌柜今天诚心跟各位官兵交个朋友,一个银币,本掌柜出2两银子,高四倍价回收。” 

 “各位军爷去打听打听,到底还有没有这样的价.......” 

 “不是吧?才四倍,你想得美。” 

 “你的银子黑黢黢的,皇帝陛下发的银币亮闪闪的,还不褪色,好着咧。” 

 “还有,旁边那位掌柜,人家可是开价5倍。你才开四倍,还好意思在这聒噪?” 

 “啊......不是吧?”掌柜一惊,“该死的胡掌柜,那不是胡来吗?” 

 “这位官爷先别走,他胡掌柜竟然敢出五倍价,那本掌柜就出六倍价,3两银子一个。” 

 领头的把总却嘿嘿一笑,“掌柜的,你要真收到,本将给你五两银子,你买个给我呗。” 

 “啊......”掌柜的大惊,原来是一个光说不练没银币的怂货。 

 七八个商人忙忙碌碌一天,拢共也就收回来三十几个银币。基本上,都是6倍至10倍价格拿下的。 

 而且,这么三十几个银币,还被军爷们、官吏们、富商们,化十倍、二十倍的价格,给抢购回去了。 

 大明银币,一炮而红。 

 “方尚书。” 

 “臣在。” 

 “知道怎么做了吧?” 

 “谢陛下,臣知道了。” 

 “好,朕再助你一臂之力。” 

 “立马传旨,让施邦曜刊大明日报,即日起,大明军饷、赏银、官员俸禄,全部改发银币、铜钱,不再发银子。” 

 “百姓若有碎银,可到官府兑换微银币,一两碎银兑一个银币、或五百枚铜钱。” 

 “臣遵旨。”方岳贡笑得合不拢嘴,“陛下,此令一出,大明要有钱啦。” 

 崇祯点点头,“方尚书,晋商八家,抄得怎么样了?” 

 方岳贡突然收敛笑容,皱眉道:“陛下,那两个流贼密探,被人杀了!” 

 “啊......”崇祯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