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坚持法制者

王绾的话音刚落。

 冯去疾立即反驳道:“老丞相,我对您的看法不敢苟同。十公子怎会有资格作为大秦的储君?既然老丞相了解外间传言,理应知晓十公子根本无法无天,怎么能说他是坚持法制者?”

 “老丞相的言论,颇为不合情理。”

 “甚至是荒唐!”

 王绾面色不变。

 淡然道:

 “有关十公子之事,我是有所了解。”

 “但十公子在楚地的行为,以及在朝歌的事,并不能证明他不秉持法制。这些行为只是个别的过激之举,在我看来,他实际上是在执行法治之道。”

 “商君行政,注重事前预防,出现失误立即改正。”

 “这样的做法深入人心,赢得民众支持,从而使国政稳健。”

 “十公子也深谙此理。”

 “楚地情形特殊,各位应当心知肚明。名义上属于朝廷管辖,实际是混乱地带,不仅是官府,地方豪门也无视 ** 命令。”

 “非常局面需要特殊手段。”

 “若不采取强硬方法,楚地难以融入大秦。虽然十公子的行动违法,但这确保了楚地的彻底顺服,这一贡献足以掩盖违法行为。”

 “法制统一是大秦既定方针。”

 “十公子正以其手段推行这一政策,即便强力手段只是缓急,需长远规划,但这恰恰体现他考虑周全,故颁行新政。”

 “过程与秦律冲突,结果却与秦律一致。”

 “秦律的根本宗旨就是治理统一。”

 “民间多年混乱如继续以往,则更为有害,我不认为十公子有过失,其措施符合民生所需。”

 “况且,商君有言在先:治世并非固定模式,变革不必守旧。”

 “您们的观念才是真正误解所在。事实也表明改革之必要性。”

 “圣上。”

 “长治久安,必须根治隐患;仅用强力,只能一时见效。”

 “若不及时整治,则饮鸩止渴。十公子在楚地实施强力措施,效果显着,民众信服。”

 “如果没有差错,又何必说是错误?”

 “最终六国余党虽散逃各地,十公子举措却能压制其再生力量。诸位可知个中道理?我认为十公子乃最合适人选。”

 “诚如‘逆耳忠言’所云。今日始明白此言深意。”嬴政站起,向王绾致意,“老丞相直言,朕深受启示。”

 王绾答礼,返回位置。

 此时,

 冯去疾与姚贾等人面无血色,明显感知到风向转变,但想不通原因。

 王绾本无与十公子渊源,过去还主张封建制。如今突然立场转变?

 李斯扫视几人的眼神满是轻视与不以为然。

 尽管昔日王绾青睐长公子,但现在时势不同。皇帝显然倾向十公子,反对只会招祸。且十公子登基已无可阻,不如顺势拥护,免得遭贬。

 这时。

 李斯上前一步:

 “老丞相言辞恰当。”

 “十公子无疑为最佳储君人选。”

 “我建议立其为储。”

 紧接着,华寄等人附和:“吾皇,请立十公子!”

 一时间。

 群臣齐呼应援。

 殿堂之内呼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