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水利项目的终局
盐州。
李云这几天忙断了腿,他跑得很勤奋也很快意。他是最早投奔杨家的人,还是在仁多保忠归宋之前,这个身份在杨家很受待见。盐州那些本地家族现在都往他府上跑,求他帮忙说合减免几个人。要知道,征召令最受冲击的往往是大族,他们才自持还有人口。
李云和虞祺、范正国相商,设了个期限,给予几个来治理司报备人口的大族按七成抽调人员,过期不候,名单交军司杨震带人上门拉人。
征召令是杨元奇知盐州后最强势的一个措施,除去前面几天稍有混乱,后续整个过程非常有序。这也一改其他各族原本对汉族的小觑。
杨家自进入盐州时候起,推行政策都已怀柔为主,尝试帮着当地人解决盐州生计问题。最后这个举措怎么都像先礼后兵,传到盐定路甚至中枢无人非议。甚至有善于暗黑谋略的人称赞先稳定住人心,再收拾不服管教的人,这才是边境异族人为主的州府应用的制度方略。
……
宗泽顾不上盐州的事,他只知道杨元奇给他调集了大几千人,朱应都把杨震的监军营全拉来暂时充当基层各级军官。杨震正带着其他营的人在盐州城内折腾。他要是这个水利项目今年完不成,杨元奇估计会剥了他皮,他自己也无颜在盐州待下去。
宗泽发现杨家最擅长的就是将兵,所谓知兵就是如此,或许这些人干活不甚熟练,贵在纪律很好,朱应以军营管理,能短时间把队伍组织成这样,极为难得。宗泽甚至在想要是杨家以现有体系为根基,辅助以新兵,短期是不是就能组成几倍数的大军来?宗泽摇了摇头失笑,这不是仅人的事,涉及的财力不可想象,这也不是他现在该想的事。
……
盐州水利项目在杨元奇心中变得越发的重要,他发现当把这么多人拉到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这自然会促进彼此的了解,增加熟悉感,对于民族的融合起到一定的作用。
杨元奇要求在盐州的杨家一系商业也组织人员过去,承担服务职能,有意识的宣传各族协作配合。这个项目有个最大的好处,实际是党项人在帮着干汉族的事,作为汉文明,最大的优点是感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旦汉族人认为这帮党项人是可交的,就会付出他们的回馈,这是一个最好的能相处的民族,这是这个文明恒古不变的传统,也是这个民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
杨元奇在城南城头看着城外忙碌的人群,党项族,如果这场事他们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杨家得接受这个民族,从心底里认识这点。
杨震寻来问:“有三个大家族我强硬闯进去带人走的,家族里面还有老幼妇孺,如何处理?”
杨元奇说:“不做处理,注意一点就好,别生出其他事端。适龄人拉去城南干活,看他们的表现。至于待遇和其他人一样,不过你提醒下朱应,多排点基层军官过去管理就是。没有过份举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