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河套(第2页)
杨元奇得意啊,一对好姐妹哪有什么唧唧歪歪的,一起待久了什么都过去了。
……
黄河,炎黄子孙的母亲之河,汉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可以说汉族凝聚的起源就是这条河,它灌溉了两岸,它的肆虐让黄河沿岸的人聚集起来,一部治水史可以说是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成型史。
大家看着这条河流在咆哮,内心都有种震撼,自然的威力显露无疑,这是种让人力不可敌的既视感,这和下游完全不同,那里更为平缓。一时间大家都安静下来。
杨元奇看着这条母亲河,现在已经带着大量的泥沙往下奔流,这里太多沙地,河水不再清澈。汉文明自宋始积弱,经济中心南移,就是失去了这条母亲河的灌溉滋养。这里有天气寒冷和雨水南移等天时原因,但核心在于过度的开发,当人口经过爆炸性增长,过度的农田开发让这里渐渐失去生机。河套这一带,自汉唐开始汉族人口比例是在持续减少的,一来刚才说的气候变化原因,二来汉文明最强盛时候是在融入其他民族的,这种融入不是离开改变,他们受文明影响,也保留了他们原本族群的习惯。
杨元奇清楚,随着南方的发展,短期汉族人口再大规模北迁这是不可能的,起码仅凭一个盐定路做不到,他需要其他各个族群。盐定路现在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口碑很好。横山各族更被人视为未开化的族群,清风明月寨对待横山族平等视之,这对西北杂乱的民族是个吸引,这个影响正在以几何倍数扩大。
杨元奇看着黄河问刘恨:“这里族群并不固定?”
刘恨说:“是,经常变动,越小的族群越是如此。对比阴山一倍,这里情况已经算好的。”
杨元奇还想往北再上去,贺兰山和阴山那个入口,那里才是江山最缺的一角,汉文明真正意义上的由守转攻就在那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得其实是卫青千里奔袭龙城,所以“龙城飞将”。(至于飞将军李广?担不起这句诗。)阴山横贯东西,贺兰山横贯南北,这里组成了一个角,这个角的口子中间的地势平坦,把阴山南北茫茫草原连成两片。阴山更是把从南边上来的水汽阻拦住,阴山以南是最肥沃的草原。当卫青千里奔袭拿下中间这块空地建“陇城”,等于把游牧隔断在阴山北面,他们再也不能通过这个口子进入陕西高原。中原借着河套稳定后有了自己的养马场,开始了自己的反攻。
慕容倾金道:“少爷,这里不能久留,这里已是兴庆府以北,我们走得太远。”
杨元奇指了指北面:“阴山南边漠北商行一定要过去,哪怕成本再大也得过去,我们离开太久了。”
刘恨回:“少爷,不是成本问题,关键需要时间。要不……这个成本会是人。”
杨元奇默然:“这事你们商量,不一定要用汉人啊。”
刘恨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