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小星星 作品

第九十七章 保守派

 丁谓在史书上的名声虽然不好,但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

 毫无疑问,他就是大宋目前最有势力的大臣。

 宰执天下!

 放眼两府,一小半都是他的人。

 内朝有官家和太后,外朝有首相丁谓!

 飞龙骑脸,怎么输?

 因此,即便后续仍然有人反对,但浚河一事,还是通过了此次廷议。

 最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丁谓居然提议由晏殊前去苏湖地区覆查浚河议桉。

 这一点,确实让人倍感意外,连晏殊在接到这份诏书时,也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我要下江南了?

 而且是考察浚河一事?

 他懂个屁的修河啊!

 晏殊自十四岁以神童试入仕,先后历任秘书省正字、集显校理、同判太常礼院、直史馆、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

 这些职位,全都是文学类的职务,或者说基本都和文学相关。

 从晏殊的入仕履历来看,也不难看出,他是没有地方官的经历,同时也没有什么实务性的职务。

 论文学修养,论辞赋,他必然是当世第一流。

 但人无完人,真让他去考察浚河,他真没那么能力。

 所以,一接到诏书,他当天连忙上书,以兹事体大,能力不足为由,拒绝了这一差遣。

 宫中的回复也没有让晏殊等太久,隔天李杰就批复了这份上书。

 晏殊,确实不太合适。

 其实,丁谓当时提议由晏殊下江南时,李杰就料到了今天的局面,而他之所以不反对,主要是想看看丁谓的葫芦里到底再卖什么药。

 政事堂。

 丁谓看到晏殊的札子以及宫中的回复,他一点也不意外。

 晏殊的反应,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承明殿议政时,丁谓提名晏殊,不过是把晏殊当做工具人而已。

 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打一个时间差。

 浚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用心办事,一个大功是跑不掉的。

 并且如果工程修的很扎实,当地老百姓甚至会铭记上百年,甚至几百上千年。

 一如李冰的都江堰。

 千年已过,川蜀地区仍然留有李冰的美名。

 “罢了。”

 “便宜这厮了!”

 思来想去,丁谓也没有想到更好的人选,于是便在淮南、江浙、荆湖

制置发运使、礼部郎中苏维甫的名字上画了个勾。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好歹也是丁谓在地方上的耳目。

 此外,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的职责本是总领东南六路转运岁供粮粟,同时亦有监察地方的职责。

 由苏维甫总领浚河一事,合情有合理。

 即便旁人明知苏维甫是自己的人,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而这,也是丁谓发出感叹的原因。

 天时,地利,人和,苏维甫全都占了,不是便宜他了,是什么?

 做出决定后,丁谓立即召开了政事堂会议。

 会议的结果也是在丁谓的掌控之中,苏维甫以高票,赢下了监督浚河的事务。

 对于此事,王曾罕见的没有和丁谓唱反调。

 已经输过一次了,又何必把脸凑到丁谓面前,继续让丁谓再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