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 王家人的下场
为了活命王大人只能早些离开桐城,他很清楚自己在丰家地盘上一点儿好都讨不到,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 张公公作为随行人员向来不冒头,他这几天也只是在装虚弱,状态要比王大人好上很多,对于离开桐城也没什么不乐意的,他还着急带信回京城呢。
只是丰年和斐月哪里肯轻易放过,他们派了人一路尾随,时不时给姓王的找找麻烦,不是暗中换了对方的药,就是惊了对方的马,将正在养病的人颠得七浑八素,那些人明知道是丰家人搞的鬼,却没法改变什么。
同行的护卫原本就有些水土不服,一个个因为时不时出现的突发状况也有些心力憔瘁,苦不堪言,再加上也有各自的小心思,护卫得就不是那么尽心,那姓王的几次被折腾得差点走进鬼门关。
斐月派去的人一路将张公公一行人‘送’回京城,同时这一路上也将王家人的事情大肆宣传一气。
不等张公公等人回到京城,沿路百姓都知道朝廷上怎样对待驻守边关的功臣的,更何况距离桐城近一些的城镇百姓可有不少还记得十几年前丰家的那场大祸。
他们那些人自然是感恩丰家多年来一直守着西北,如果没有守在边关的将士们,他们哪里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百姓们或不愤或凑趣或起哄,都开始议论起朝廷这次庇护王家的事情,要不然为什么不惩罚一个烧粮草的窃国贼,反而惩罚丰家人?
直到张公公一行人回到京城,流言在京城响起之时,当初那些一味上书给丰家上眼药的众人才有些傻眼,他们那时只觉得丰家在西北太过跋扈,想要趁机敲打敲打 ,哪里能想到这里面有王家人那么多事情??
为了不让这事闹大之后牵连到自己,他们一个个调转矛头,把怒气全都撒到王家人身上,他们很清楚,王家在这次事件里一点儿不无辜。
对于这些人的动作摄政王自然也是默许的,他只要稳居朝堂把握大方向就行,至于下面的小打小闹向来听顺其自然,除非闹得太大蹦得太高,他才会出手。
这段时间秦老爷一直在外面走动,时常出入酒楼茶楼,自然也听说了丰家和王家的事情,心里还是为丰年担忧的。
但是自家儿子这会儿正在专心温书,为了不扰了那孩子的心神,他只将这事压在心底,同时还不忘敲打秦串了随行的小厮,不能把外面的流言传到丰收耳朵里。
特别是经常出门往裘家跟韩家送东西的二金,也被秦老爷敲打过好几次,再三叮嘱他不管在外面听到什么,都不要回来乱说。
别院的其他下人一早就被方管事敲打过,外面的事情绝不会传回家里,高良几人一直没有出过院子,自然不清楚外面的流言,更没有机会在在丰收面前说什么。
直到丰收拿到来自西北厚厚的信,丰年跟兰草还有丰盛分别写的信。
丰年叮嘱他在京城好好温书,不要落下练功的事情,有个好身体才能在考场里应对各种困境。
丰盛则讲了一个西北的风土人情,以及桐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