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0 章 人民之子【正文完】(第2页)
没有风雪的晴天,生产队里所有人一起去凿冰、打鱼,雪原好像又与外界隔绝了,忙碌而宁静。
11月底时孟天霞因为在农机研究这方面显露过人才华,又于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调去黑龙江参与开荒和农机作业。
直接到农机局做小领导,还兼职拖拉机站的副站长——那边领导表示,做副站长不过是一个过度,让她有机会熟悉一下同志们和工作环境。
她的工作能力、精神面貌和专业技术都得到了高度认可,领导专门从呼盟调她,就是要她过去尽情发挥才能,未来是要当局长,做站长的。
她处的对象也跟她一起调去哈尔滨,继续做文书工作。
林雪君等人在孟天霞出发前赶往海拉尔,最后与她团聚一番,并送孟天霞上火车。
当年一群人一起到呼色赫公社支边,8个年轻人从来没离开过家,到了草原连蒙语都不会讲,奶茶也不会煮,对未来充满迷茫……如今6年过去,每个人都已展开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了。
送别孟天霞,大
家又转道海拉尔规划处的新区,
在基础建设办公室给安排的宿舍大食堂里,狠狠吃了穆俊卿一顿。
如今他负责整片新区的建设,哪里建什么房、房子怎么造等等都要过他的手,曾经在木匠房小院里蜷着身体造微型小桥的人,终于开始大展身手、建设他自己的‘理想国’。
一次次分别,一次次团聚。
带着沃勒和苏木去雪原上找回因深入草原做冬牧草数据记录而迷路的研究员,跟迟予教授在布满腾腾热蒸汽的研究室内做实验,与杜川生教授钻羊圈寻找基因最优秀的混血羊,随阿木古楞去草原上捡牛粪……
林雪君的时间被一件又一件事填满,一晃眼已到12月,又要出发去首都给农大的学生上分享课了。
再次整装,已觉得坐火车赶路是件平常事。
她甚至没让亲朋们送,拐上阿木古楞就出发了。
穿越雪原与冰霜森林,况且况且着到首都。
来接他们的小轿车路过北京天安门,绕进小胡同,来到爷爷的四合院门前。
大门一推开,爷爷迎出来,笑呵呵便道:
“哟,我们人民代表回来啦~”
……
……
林雪君不止是今年内蒙的人大代表,在她落地首都半个月后得到通知,她还是今年的全国劳动模范。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前,她先迎来了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全家人连续激动了许久,才渐渐踏实地接受这件事。
《人民日报》来采访时,爷爷比她还紧张。
可到了表彰大会这一天,全家人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紧张。
爷爷、爸爸和妈妈也受邀在列,同样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裳。
阿木古楞则由《首都早报》委派为记录员,带着纸笔与扛着照相机的小王共同参会。
全家人一起出门,仿佛是旧巷子里的时装秀。
进入会场后,林雪君拐去后台,其他人则分坐在台下,静静地等待。
这样的流程,林雪君已经在呼和浩特的表彰大会上走过一次了,其实并非完全不熟悉。
前一天也来参与过彩排,按理说不该紧张,事实却并非这样。
将要发生的一切,光是想一想,便觉得面孔发烫,呼吸急促。
耳边是工作人员不断强调流程的话语,四周嘈杂,她却觉得很静。仿佛独自一人站在一片荒原上,只等待着阳光普照的那一刻。
好像有人调皮地拨快了分针,时间眨眼就过,等林雪君恍然回神,大会已然开始。
一个又一个模范走上台,伴随着的是主持人念诵的一件件优秀事迹、一桩桩非同寻常的功劳。
耳边响起“抗旱抗虫灾”“参与研究绿僵菌、乳酸菌”“抗疫防疫治疫”等关键词时,她仍觉自己仿佛身在梦中。
直到身后的工作人员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林雪君才意识到,自己要登台了。
灯明亮得过分,她走进光亮里,仿佛置身火辣辣的盛夏。
一步步走向领奖台正中央,如流程般与主持人互动,说她早背熟的词句。
台下林父坐在单位上级身边,他还未来得及激动,已被老上级大力拍了两下手臂。
转头间,老上级压低声音,却抑不住情绪地道:
“她不止是抗疫治疫,还是发现马鼻疽疫病的人啊!而且制定了全套工作流程,让整个藏区井然有序地抗疫和治疗,真厉害啊,真厉害啊……在这次畜牧业疫情中,可真是起到太关键的作用了!怪不得,怪不得能——”
对话戛然而止。
台上主持人和林雪君的对话结束,到大领导给模范发奖章奖状并合照的环节了。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会场落针可闻,仿佛连人群的呼吸都停止了。
林雪君笔直立在台上,慢慢转头,望向礼堂搭建在舞台边缘的台阶角。
她置身高光中,看不清台下的情景。
直到伴着掌声,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拾阶而上,向她走来。
——【正文完结】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完结了,热泪盈眶,大家书评区欢庆一下吧,拥抱小伙伴们,500个随机小红包~】
【今天猛猛地求营养液啦~】
…
【另外,jj抽奖活动,所有100%订阅的读者都会自动参与,中奖人数有600个哦~
欢迎大家全订参与,谢谢支持~3号开奖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