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执迷不悟(第2页)

 是大明唯一的主君,谁敢反?”

 齐泰掷地有声:“秦始皇能让天下无六国,莫非皇上不能让天下无藩王?”

 朱允炆热血沸腾,轻甩袍袖,“始皇可以,朕岂不可?”

 李青没有再说什么,他对小小朱最后的一丝期望也破灭了。

 想想也挺不可思议的,老朱去世还未满一年,大好局面就成了这副鸟样,大明十六帝,再找不出小小朱这样的了。

 哪怕是贪玩的正德、修仙的嘉靖、宅男万历、搞木匠的天启,也霍霍不成这样。

 当真是……不怕富二代败家,就怕富二代搞事业。

 君无能,臣亦无能。

 事已至此,大明必须要经历一次阵痛,才能扭转当前局势,不然,大明很可能会砸在朱允炆手里。

 他无力改变,即便他将小小朱偷摸干掉,也于事无补。

 皇帝死了,天下只会更乱。

 李青呼出一口抑郁之气,颓然道:“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

 说罢,他转身就走。

 如今这情况,便是诸葛亮来了,也回天乏术。

 主君压根不听良言,再好的谏言又有何用?

 都说刘禅昏庸,可人刘禅最起码会用人,而朱允炆……呵呵。

 李青大步走着,他已经失望透顶,对背后朱允炆的挽留也毫不为意。

 说又不听,留下来又有何用?

 御书房,君臣四人个个脸色难看。

 黄子澄气得直拍桌子,“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永青侯恃才傲物,如此目无君上,恳请皇上治他的罪。”

 “先生消消气。”朱允炆脾气倒是极好,并未因李青拂袖而去生气。

 当然,脾气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心虚。

 一来,是他信誓旦旦的保证听纳谏言,结果却言而无信。

 二来,他知道李青的本事,也明白他是一片赤诚。

 再加上这是皇爷爷临终之际,特别交代的最重要人才,他自不会因为这个治李青大罪。

 朱允炆叹了口气,“是朕有负于他,他心里有怨也属正常,三位先生不妨展开说说,削藩的事儿吧!”

 “皇上虚怀若谷,臣钦佩之至。”方孝孺心悦诚服地拱了拱手,“以臣愚见,是时候对燕王下手了。”

 “燕王?”

 朱允炆一愣,脸上突然有些玩味,“现在吗?”

 “宜早不宜迟啊!”齐泰道,“如今局势明朗,本月连削三王,燕王不是傻子,即便不敢反,也会做出防御措施,必须要尽快下手了。”

 朱允炆道,“他现在就在京师。”

 “啊?燕王在京师?”

 三人一惊,旋即大喜,“他在哪儿啊?”

 “就在王府住着。”朱允炆道。

 “抓!”齐泰精神大振,“可不能让他跑了,皇上,这真是天赐良机啊!”

 朱允炆有些犹豫,“罪名呢?”

 黄子澄道,“先把人控制住,罪名可以慢慢查。”

 见他还在犹豫,黄子澄又道,“皇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错过这次,他日燕王据城而守,朝廷不知要耗费多少兵力。”

 方孝孺也跟着劝道,“皇上,莫要再犹豫了。”

 三个臭皮匠众口一词,朱允炆终于下定决心,“来人!”

 ……

 李青刚出宫门,还没走出多远,就见近百侍卫杀气腾腾地冲出来,直奔王府方向而去。

 他愣了一下,旋即明白朱棣危矣。

 所谓大势,并不是有一个神明在操纵着一切,而是事情发展的大趋势,也可称作:本质。

 朱元璋立皇孙,立朱允炆,并不是被神明操控了,而是老朱为了大局考虑。

 就连朱允炆削藩也是如此,并不是有人逼他,而是他自己没安全感才要削藩。

 而他李青,自从来了朝堂,就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身边的人,如今朱棣要是被抓,那也没有所谓的永乐大帝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青知道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即便燕王不反,其他藩王也会反,反倒不如让朱棣反了,接着,靖难成功,按照历史的规律发展。

 但要是朱棣被擒,那就真的万事休矣。

 就朱允炆这个霍霍劲儿,兴许他都干不到退休,大明就让他给造完了。

 念及于此,李青连忙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