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胜蒙古夺绿水青山(第2页)
至此,明蓼军成功夺取了喀喇沁到科尔沁之间的大面积牧场,张鹿安没有擅自在此地改土归流,而是因循其制,保留原有的盟、旗行政名称不作变更,但是对于各盟、旗的领导者则必须由张鹿安确认才能上任,否则即为非法。
张鹿安的这种做法打破了草原上流行已久的世袭制,惹得部分草原札萨克(世袭王公)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派人联系清廷,或者直接起兵攻击明蓼军。
张鹿安对于这样愈演愈烈的草原贵族的反抗是深恶痛绝,要求必须全力镇压。
为此将新占领的草原各盟统一规划为热河都护府,级别等同于省,首任大都护由张鹿声担任,副都护为投降的蒙古王公布彦岱,大都护的级别等同于布政使,但是掌管热河全境的军政大事。
关于热河的名称来源,张鹿安没有向任何人说明,外人都当成是张鹿安的“乾纲独断”。
热河作为明蓼旗下的第四块行政区域,范围西至克什克腾旗、凌源和建昌,北至戈壁滩和小兴安岭南麓,东至乌力吉木伦河和新开河,南到千山山脉,面积广大,首府为古山子河与大凌河交汇处的龙城府。
热河都护府的首任大都护张鹿声按照与张鹿安的商议计划,在原来的龙城土城遗址上扩建了一座周长为十里的府城,引古山子河绕城一周,形成了一座水路交通要冲之地,在丰水时节,沿着龙城府顺流而下可以直接入海,方便调配人员和物资。
同时为了加强对各盟、旗的管理,开始在热河全境大修道路,仿照辽宁布局,沿着道路两侧,每十里设递铺两所,可以为往来军民、商旅提供吃喝;
每三十里设两驿站,可以提供吃喝、补水、豆料、草料、兽医等服务;
每百里设邮局一所,可以提供除驿站所有的服务外,还有住宿、换马、物流分派、医护等服务。
通过建造大量的草原道路,将道路化为草原的血管一般,将草原各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既方便了快速运兵扑灭叛乱,也更加方便了草原物资的进出,极大地促进的草原经济的发展。
光是经济建设还不够,张鹿安还大力支持藏传佛教在草原的传播与发展,出资修建大型的佛殿、寺庙数十处,规定每户牧民的长子必须在年满十二岁以后,进入寺庙学习佛法十二年后方可还俗。
张鹿安通过经济和宗教两项措施极大地争取到了草原底层百姓的支持,还通过上层文武大臣与蒙古贵族之间的联姻,尽最大可能地获得蒙古贵族的支持。
对于那些顺从统治者,则是保持维持其现有地位;
对于左右摇摆者,则予以坚决镇压。
随着草原各地的叛乱被陆续平定,张鹿安还命令张鹿声派人从草原上,通过组织那达慕大会,精挑细选了六千名精锐的骑兵,和之前的蒙古军俘虏一起,纳入到明蓼军的系统中来。
蒙古贵族手中的精兵多被抽走,因此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明蓼军的这种釜底抽薪之计非常成功,很快便稳定了草原局势,牢牢地占住了蒙古东部草原广阔的绿水青山。
注1:真实历史中的察哈尔都统为乾隆二十六年设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