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1117长城(第2页)
朱文聪思索片刻,留学计划是70年曾部堂和李部堂联名上奏、清廷才正式批准。
71年清廷在松江建立出洋肄业局,容闳任副领导、专门负责留学生的选拔和培训。
“我哪有什么高见!大势不可逆,这个常识你们都明白、所以我们要顺其自然。
工业的发展最离不开就是人才,很遗憾清廷就没有储备与培养足够多的人才、所以工业的发展是原地踏步。
推动洋务就需要有人熟悉洋务,可负责洋务的人那些人完全又是外行管内行、想做出成绩是做梦。
等到朝廷批准了留学计划,我也会和美利坚那边打好招呼,给予我们的留学生最好的待遇。”朱文聪回应着。
奕?急着说道:“没错!就是人才数量不够!之前有人说洋务一直没成果,主要是朝廷的问题、把所有的问题也都归结到朝廷。
可真的都是朝廷的问题吗?洋务发展至今其实是有一定的成果,只不过人手不够、无法扩大成果。
我是挺支持留学计划、可最终还是要太后们拍板,而太后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人心会变。
这人要是跑了、那么在他们身上的投资不就打水漂了,这个因素是必须要考虑进去。”
朱文聪心想这倒是让他们找到了借口,事实上清廷的洋务一直走向失败、气得容闳移民美利坚。
可以说指望清廷做点实事是不可能,除非敌人打到‘家门口’、整个满洲即将沦陷。
“陛下、我一直记着你之前所说过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现如今我们的孩子们能快速的接受西方思想吗?
因为我发现我们的人只要从小不在西方社会生活,那么就有些难以接受西方的一些思想、行为。
朝廷也是担心这一点!明明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出国留学回来一趟就变得数典忘祖。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主要也是西方的自由过于自由、完全没有任何的限制。”容闳问道。
容闳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导致高层不太愿意支持留学计划,在东方忠诚是第一位、才华是次要的。
忠诚不代表绝对忠诚,清廷需要乖乖听话的奴才、而不是有着自己思想的人才。
朱文聪一副无奈的表情,这事情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他国的内政最好不要干涉。
奕?看出了朱文聪的担忧,他这也是变相承认人心会变、出去的人会有一部分人留在外国。
“凡事都有利弊两面,总不能只看有利的一面、忽略掉不利的一面,想要什么就需要失去什么。
洋务想要顺利推展开来就需要留学、不走出去永远是原地踏步,最终丧失主权。
当清廷真正强大起来、那就没有人会心向着西方国家,商人也不会争先恐后当买办。
其实你们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不妨相信自己的内心决断、相信未来的清廷会更强大。”朱文聪缓缓说道。
奕?连忙点头,只要清廷涅槃重生、所有国家都不敢轻易的小觑,甚至说可以追平英法两大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