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明“骂神”

 四月的浙江余姚,一封书信到达了一个老人手中,他面容消瘦,颧骨很高,眼神流转间神气摄人。 

 老人打开信纸,一目十行地扫了下去,看到最后不由得抚掌而笑。 

 他的弟子们也开始变得忙碌,王阳明要出山了! 

 紫禁城处处落花飞舞,微寒的东风吹斜了文华殿前的海棠。 

 一缕清新的花香乘着风吹入乾清宫,朱厚熜缓缓吐了一口气,又拿起金击子重重敲了眼前的玉磬三下。 

 “咚咚咚” 

 他神思内视,只见丹田处有一个如眼珠般大小的紫色旋涡,紫气蕴蕴盘旋,紫气旋转又带动着他周身的真气朝着奇经八脉涌去。 

 《太平升仙道》,练就人体造化金丹之法,与朱厚熜前世修真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一步一台阶,一阶一玄妙。 

 按照他的感觉,此刻他应该处于所谓筑基境,但现在的世界缺乏灵气,“筑基”也只不过让他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脑力和日渐轻盈的身体。 

 “吱扭” 

 乾清宫的大门被人推开,黄锦走了进来,先是对着朱厚熜行了一礼,言道:“主上,用膳的时间到了,是否传膳?” 

 朱厚熜点点头,黄锦立刻安排传膳,他小心翼翼地走到东边的窗户旁,将敞开的窗户给合上了。 

 朱厚熜起身,拿起了书案前的一本《清静经》,细细研读起来。 

 中华古代的历史灿若星辰,其中不知涌现了多少杰出的人物。 

 朱厚熜自从开始修仙之后,就时常翻阅这些前辈高人所遗留的经典着作。 

 尽管他们大部分都是凭空想象,或者直接就将武功内力等同于仙道修行,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道的研究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朱厚熜之所以进步如此之快,阅读前人书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黄锦侍立在一旁,神色淡漠,可看向朱厚熜的眼神中,却是止不住的关切。 

 北京的春天还残留着冬天的余韵,尽管已是四月,紫禁城里依旧有冷意残留。 

 朱厚璁却只穿了一件内衬一件薄如蝉翼的道袍。 

 明代士人人人皆备一件道服,因其宽大舒适,穿上之后又显得自然潇洒。 

 可没有哪一个大明书生会效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冷风萧瑟的天气里穿一件薄纱衣。 

 黄锦看着眼前穿着月牙白道服的青年,长身而立,仪态从容,完全不像一个主宰国家生死的帝王,反倒像是超凡脱俗的谪仙人。 

 麦福带着尚膳监的官员进来了,身后是大大小小饭盒。 

 明朝主持皇帝餐饮的,并不是传统的御膳房,也非尚食局,而是光禄司和尚膳监。 

 光禄司由光禄寺升格而来,主要负责外廷的食物,也就是祭祀和宴会餐饮。 

 尚膳监,专司皇帝与后宫的饮食,下属十多个部门,机构齐全。 

 前期皇帝们崇尚节俭,尚膳监所提供的饮食也偏于清淡质朴,从正德年间开始皇帝的饮食就变得奢侈。 

 麦福轻轻一拍手,尚膳监的宦官们就将各式餐点蔬果端上侧殿的大桌。 

 原本皇宫里是没有这么大的桌子的,这还是朱厚熜进京之后,为了方便饮食,特意命人打造安置在乾清宫。 

 黄锦依次拿出银针测试每道菜,专门试菜的小太监也一个个行动了起来。 

 首先放在朱厚熜面前的,是一个翠绿色的玉制食盒,盒盖上雕饰着菊花瓣的纹样,盒身也被特意雕成了花瓣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