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何为士?

 “桂鄂?”朱厚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轻声道:“派他到云南,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他从麦福手中接过木盒,右手一挥殿内的二人随即缓缓退了出去。 

 “麦先生”紫宸台上赵无眠的一声轻唤,麦福有些愣住脸上露出了回忆的神色。 

 “哎” 

 麦褔下意识地应了一声,神思回转一时不免有些唏嘘。 

 他一个宦官,被人以先生相称。 

 “走,让我看看你的功夫有没有荒废。” 

 “好” 

 麦福无比自然地拉着赵无眠的手,后者虽然依旧神色淡淡,眼神流转间却流露出一丝暖意。 

 奉天殿内,盒中的玉石凌空悬在朱厚熜身前。 

 他信手一挥,玉石环绕他的周身,放出盈盈豪光。 

 “叱” 

 只是一声轻呼,空中便仿佛出现了一只无形的大手,握着刻刀在玉石下方雕琢。 

 “籁籁…籁籁…” 

 玉粉在空中飘,红绿相间,黄白交错。 

 朱厚熜眼神轻移,掉落的玉粉便汇聚成河,朝远处的紫檀木筒中奔去。 

 不多时,几枚方形的印章便雕刻完毕。 

 他随手一招,浅青色云纹的蓝田玉章就飞入了手中。 

 指尖抚摸着玉章,温润细腻的质感,就仿佛在触摸刚剥出来的蒸鸡蛋。 

 翻过印章,一个有力的大字便映入眼帘— 

 “士” 

 “何为士?”朱厚熜自语道。 

 士,原本应该是允文允武。 

 但自唐以后,文士和武士分立。 

 春秋之时,士有专属的课程,课程又分作六种称为六艺。 

 其中又以射御为重,以应对战争。 

 此时的士,是维持治权的动力。 

 他们不光要锻炼各种能力,强健自身的体魄,也需要有共同的精神认同。 

 观先民奋战之史迹,宁难不屈,临危受命。 

 听牺牲小我,以全邦国的史诗,家国为重。 

 士,临时治民,战时治军,出将入相,既武且文。 

 然而,自宋朝时,便逐渐弱化了士文武并用的观念。 

 老朱算一个颇有远见的皇帝,明朝设置的科举制度要求文科儒生也要具备军事能力。 

 《皇明立学设科分教格式》中规定,秀才必须每天“未时,习弓弩,教使器棒,举演重石。” 

 到具体实行的时候,擅长射箭也被作为加分项。 

 会试会要求考生展示弓马骑射的本事,这也就能解释大明文臣中不乏能领兵打将之人。 

 朱厚熜将玉印放在手中端详,他仿佛要把玉印上那个士字刻在眼里。 

 良久,他叹道:“拥民以为士,报功以为士,怀德以为士” 

 朱厚熜想在大明培养出真正的士,属于一个时代的士。 

 这不光是《太平升仙道》中,对文武气运的要求。 

 也是他,在这个世界留下的一丝轨迹。 

 “嗡” 

 御案上的玉玺震动,牵引着朱厚熜周身的玉块也不断震颤。 

 一股强风,在空中无端出现。 

 奉天殿内,一时袖袍飘拂,玉印清呜,金柱上的盘龙也仿佛活了过来,龙须异常灵动。 

 风,从他的身边向外吹拂,到了奉天殿外就渐渐归于平静,可一股更加不凡的力量,却以奉天殿为原点向四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