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军户改制

 众大臣分列奉天殿,恭朝金銮座。 

 朱厚熜缓步登上御台,双手搭在两侧龙形扶手上稳稳坐下。 

 他俯视着下方群臣,朗声道:“朕今日召诸位爱卿,共议军户改革!” 

 此言一出,如平地惊雷,万方皆震。 

 即使早有之前廷问的暗示,一众大臣也都心神恍惚。 

 大殿内军籍出身的文官们却都口干舌燥,心底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和期待。 

 有明一朝,虽分户籍但都可以参加科举。 

 科举是真正的通天之路,改命之途! 

 在各类户籍当中,军籍的数量仅次于民籍。 

 军籍进士是明代独特而重要的一个科举群体,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一群体当中,名臣更是如众星一般璀璨。 

 李东阳,刘吉,梁储、毛纪,甚至于后来的高拱,张居正都出自这一群体。 

 军籍人员在军队中占据着天然而庞大的基础势力,在文官内部也盘根错节。 

 他们拥有着庞大的力量,却难以摆脱群体悲惨的命运。 

 朱厚熜看得明白,官员是帝国政治的延伸,军籍制度更是大明的基石。 

 以子之矛,焉能攻子之盾? 

 他看了看神情各异的官员,想到了另一个原因。 

 摆脱了军籍的官员进入到了尊贵的官籍,看不起自己的出身。 

 若仅此而已,也算极好。 

 他们却想落井下石,出于人性骨子里的鄙视和傲慢,要将其他人上升的路给堵住。 

 朱厚熜向来对此不屑。 

 篡改过往历史而抬高自己的人,注定走不上最辉煌的路。 

 洪武皇帝明明白白的向天下人宣告自己的农民出身,更是不遗余力地渲染年幼生活的悲苦。 

 这毫不影响他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卑鄙。 

 许多初心未改的军籍进士,都曾有过更改军户制度的野望。 

 奈何。 

 奈何祖制大如天。 

 一句篡改祖宗家法,就能让无数人头落地,让无数人面对冰冷而顽固的旧疾毫无办法。 

 朱厚熜嘴角挂上一丝浅笑。 

 时至今日,制肘的祖制终成横扫利剑。 

 “诸位爱卿无须顾忌,皆可畅所欲言” 

 沉默了片刻,毛纪率先拱手开口。 

 他本就是军籍出身,且改革军籍之心不灭。 

 他抬眼扫了一眼周围,见一众大臣都神情紧张,心中略一思量,便道:“军户世袭,状况凄惨!” 

 他一开口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反而拐弯抹角谈起了如今军户的现状。 

 “我大明军队来源有四,从征、归附、摘发、籍选” 

 “其中又以籍选为最,是大明的根本。” 

 他沉声道:“然军籍之人饱受欺凌,在乡被百姓鄙视,在军被上官欺压,在疆被外族屠戮。” 

 他的声音加重,语气也变得有些许哽咽,:“军籍之士忠心护国毫无怨言,求陛下垂怜。” 

 毛纪顺势跪下,以头扣地。 

 杨廷和见状悠悠一叹,老友何至于如此? 

 他想得更多,皇帝想改革军户要怎么改?改到一个什么程度? 

 大明的天下经不起折腾,特别是要命的军队。 

 群臣反响寥寥,大殿上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尴尬。 

 朱厚熜轻轻拍击了两下龙椅,身子微微倾向椅背。 

 “杨一清,你曾经监巡边军军户状况果如毛纪所言?” 

 “陛下询问,臣不敢欺瞒。” 

 杨一清揖拱手一揖,就将他所知尽数说了出来。 

 “充军为罚,状况惨烈骇人听闻。” 

 他的语气平稳不带一丝顿挫,大殿众人听来却心情格外低落。 

 “军犯临行之前,要先被各司打送行军棍三十,再由各军官押解出城。” 

 他顿了顿,“沿途停歇,逐日吊打,使其痛苦哀号,往来百姓皆不忍看” 

 “充军之路,军被打死,军妻被奸者,不胜枚举!” 

 毛纪闻听袖中双手剧烈颤抖,枯瘦的手背上根根青筋暴起。 

 “臣的祖父就曾经被官兵欺压”他沙哑着诉说,“边军生活凄苦,既无营生,又无产业,只能靠朝廷的粮饷过活。” 

 “可即便如此,上官却依旧视他们为奴为婢,仿若最卑贱的一根野草。” 

 “或以修整军旗、置买缨头为名,或假借城门修缮为由,向军事索要钱银。”毛纪的手狠狠的捶在奉天殿的青砖上,:“但士兵又哪里有钱!除了卖妻卖女,借钱借银,家破人亡之外别无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