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内官改革

 朱厚熜正色道:“朕蒙天启,宫刑有伤人和,决意废除净身制度” 

 话音落下,四下哑然。 

 杨廷和皱了皱眉,两手轻握紫檀木椅子的扶手。 

 他很清楚,皇帝陛下绝不会信口开河,在提出这一点之前,必然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只是,这个想法实在太过惊天。 

 太监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宦官、阉宦、内监,寺人等。 

 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有官者令” 

 这是一项绵延了千年的制度,虽然不乏有人视之为狼虎,但直到今天没有一个朝代废除这项制度。 

 原因为何? 

 混淆血脉! 

 杨廷和还在思考,王琼直言不讳,“陛下,如此一来后宫生乱、皇室血脉难以保证纯粹!” 

 毛纪跟着附和道:“防止民间拐卖幼童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病急投医乱了方寸,请陛下审慎斟酌” 

 朱厚熜一挥手,目光扫向殿内众人。 

 此时华盖殿内,想掣肘皇帝的人,已经全部消失了。 

 留下来的,要么是真正一心为大明着想的,要么就是审时度势懂得保全自身的。 

 朱厚熜明白大臣们的顾虑。 

 一套延续了上千年的体系,说废除就废除,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保险的事。 

 朱厚熜也没想一下子废除太监制度,毕竟这项制度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了皇权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他打算曲线救国,改变太监的身份和功能。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太监身上抹不掉耻辱的关键,就是“断绝子孙”。 

 但是历朝历代维持这项制度的动力,也就是太监不能人道。 

 两者之间就像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而朱厚熜要做的,是干脆把这个节给砍去。 

 “宫中已经研制出秘药定阳丹,不必让人体受损,就可以达到锁住元阳的目的。” 

 他轻轻拍拍手,麦福立刻会意,转身从小黄门的手上接过一个黄花梨托盘。。 

 麦福的神色依旧沉稳,但他心中却激动不已。 

 仿佛冰封的湖面酝酿着汹涌的波涛,雨后的山崖迎来猛烈的山洪。 

 王阳明不住地点头,眸中闪过异彩。 

 宦官制度压抑人之天性,而心学所倡就是为人之心,陛下所想与他不谋而合。 

 “此丹二十年一服,使用之人若起欲念便精血逆流,倘若不立刻停下还想付之行动,呼吸间就会血崩而死”朱厚熜摇晃手中的瓷瓶解释道。 

 “服用三枚,此生再无生育可能” 

 张璁抓住关键,立即起身拱手问道:“如陛下所言,那服用两枚、一枚之后,人还能保留生育的能力?” 

 “不错,只要不服用第三枚丹药,此丹不仅于人体无害,而且能增强生育的能力。” 

 杨廷和闻言猛地起身,他肃声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行。” 

 见众人目光都看向自己,杨廷和沉声解释。 

 “我朝宦官的主要来源是家贫自宫,入宫谋生,一旦定阳丹全面推广宦官身上最大的弊处没了,百姓岂不趋之若鹜,争相入宫!” 

 他言辞恳切道:天下最尊之人为陛下,何人不知越靠近陛下就越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定阳丹的缺口一开,悠悠百姓的潮水就堵不住了!” 

 麦福神情低落,他当初入宫也正是因为家庭贫困,又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父母迫于无奈,为求他活命,才将他送入宫中。 

 自从正德年间大宦官刘瑾得势之后。 

 民间就更加认为送子入宫,是一条痛一时富贵一生的捷径。 

 正德年间,缺宦官三千人,从百姓中招募。 

 结果符合条件的应征者达二万余人! 

 巨大的利益面前,人们甚至不惜自残身体,如果没有了身体残缺的劣势,太监将成为百姓争相报名的职业。 

 朱厚熜没有斥责,他转而言道:“这是一次尝试,任何尝试都有失败的可能,因为承担不起失败而选择废弃非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