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湛若水(第2页)

 王阳明讲学像是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湛若水却仿佛“老生常谈”。 

 他们都明白的道理,何必再重复一遍呢? 

 朱厚熜站在高台一侧,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他微叹道:“心学大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儒道改革艰难求索。” 

 看着越发不耐的人群,王琼讥笑道:“你们请了外援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讲得不如人家!” 

 毛纪一脸难色,费宏更是面色低沉。 

 “看来理学还是深入人心啊”杨廷和笑呵呵地放下茶盏,感受到众人投来疑惑不解的目光。 

 他看着下方,眼神深邃。 

 “众人之所以听得不耐烦,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就用这一套逻辑和方法去认识事物,他们心归属理学的” 

 毛纪闻言,心中豁然开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理学终于扎根于百姓之中。 

 这种跨越地域、年龄甚至时代,已然浸润到骨髓的巨大影响,绝非一场辩论,一道诏令,就能轻易更改的。 

 杨廷和很清楚,此时与皇帝相争再无胜算,倒不如退一步,以不变应万变。 

 理学百载积累出的无形优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否定的! 

 朱厚熜没有畏惧,相反还隐隐带着一丝振奋。 

 他知道,一个人一旦挣脱了枷锁,将会爆发出何等恐怖的力量! 

 胜利必将属于他,也必将是压倒性的胜利! 

 他没有再接着听下去,信步走出了国子监。 

 他要开始准备三天之后的国子监更名! 

 ………… 

 心学和理学对决,定在了彝伦堂。 

 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立刻便有人反驳,“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从时间岁月争论到人生境遇,从家国大事谈到生意买卖。 

 唐伯虎悄悄站在心学一侧,便喊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中年文士脸上的淤青消退了不少,立即反唇相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硬生生吸引了场上大半的注意力。 

 项羽该不该撤回江东的问题争论不出一二,中年文士眼睛一转立刻又谈起了花之美的问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伯虎哈哈一笑,“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你……你”中年文士大口喘气,唐伯虎笑嘻嘻地说道,“你什么你,我又不是你大爷!” 

 见众人纷纷看来,唐伯虎瞅准时机一个身法就滑到了理学的队伍。 

 中年文士一屁|股坐倒在地,怒不可遏。 

 唐伯虎则又成了理学这边的主力。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随世人情,我说融情于景,景由心生!” 

 唐伯虎当即反问,“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他一手摇指堂内画作,一手扇动手中折扇。 

 “古往今来,谁不是借景抒情?” 

 他两边反复横跳,最后竟将双方都说得没有力气。 

 中年文士坐在地上大骂,“二臣贼子,三姓家奴,汝端不为人!” 

 唐伯虎白了他一眼,“真君子不拘小节,假小人故作清高” 

 闹哄哄,熙攘攘的自由辩论结束。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高手对决,一子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