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冬日闲谈(第2页)

 严嵩问道:“莫非是各地灾祸,朝廷会给出明确的答案了。” 

 王阳明笑而不语,掰开一半橘子分给两人,“谁犯的错谁承担,替人背黑锅,可不是陛下的风格。” 

 “好”严嵩将橘子吞咽下腹,仔细品味这难得的清爽。 

 “山东的柑橘,橘皮橙黄,颗粒饱满,略带酸意而无有青涩,想必月前从水路进京的贡品。” 

 “惟中,嘴还是那么叼,这比起你家乡的柑橘如何?” 

 “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要论起好,冬天吃这一口解腻的味道,实在快意。” 

 严嵩在正德三年,祖父,母亲先后去世,于是便告假回乡。 

 按照礼制,他守孝三年便能官复原职。 

 但他一待就是八年。 

 当时朝廷风云变幻,先有宦官刘瑾祸乱朝政,后有都督江彬,锦衣卫钱宁等奸佞肆虐。 

 严嵩虽无与刘瑾一较高下的胆量,但文人的骄傲,却也不容他去结交自己所瞧不起的人。 

 借着守孝,他暂时远离政治旋涡,归隐于田野。 

 也就是在这八年间,他博览群书,谈不上才高八斗,但已远远超出了寻常官员。 

 痛恨于自己在动荡时局的无力表现,严嵩认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 

 他开始积极准备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接下来的行动打好基础。 

 他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人,优游唱和,交相引誉,加入了复古文学兴起的浪潮。 

 也因此在文坛上声名鹊起,俨然成为诗坛一秀。 

 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王阳明和湛若水,彼此之间关系密切。 

 韬光养晦,养望田野。 

 在大明文人的眼中,它恬淡功名,潜心诗书,是当之无愧的清流标榜。 

 多年积累,严嵩步步为营。 

 也才有了大明门惊天一跪,如今简在帝心。 

 “惟中,你那篇礼仪简行论,倒是一篇雄文,言之有物,立论凿凿,陛下看了也是大加赞赏,昨夜已经小于要将其刊登在《邸报》上,想必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在六部公堂看到你了。”王阳明抚须笑道。 

 严嵩心中一喜,脸上也不加掩饰喜悦。 

 “陛下赏识那是我的荣幸,我也只不过说了些实话罢了,喝茶,两位喝茶。” 

 “我这一夜总算没有白熬,为大明也作出了点贡献。”他略带自矜地说道。 

 “你个严老六,说你胖还喘上了,怎么?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一夜就写出了这样的文章。”甚若水笑骂道。 

 严嵩底气十足,“实话实说,有错吗?” 

 “哈哈哈……” 

 三人言谈甚欢,学宫被委托为海外学子传授典籍的唐伯虎是气得够呛。 

 “实话实说没有错,但闻到狗屎,踢上一脚就有错了?” 

 唐伯虎将书甩在桌上,顺手指着一个日本学生问道。 

 “稻田小秀,你来翻译一下什么叫吾日三省吾身?” 

 蓄起一层浅发的青年,镇定自若地说道。 

 “曾子说,他一天睡觉翻三次身。” 

 唐伯虎面无表情:“何谓圣人无常师?” 

 稻田小秀毫不犹豫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