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击玉

 “渔人(羲)高举“鱼叉”,没有插到鱼,反而击打到了一块石头。” 

 “溪水中这是一块特别的石头,格外圆润,摸起来也格外细腻,当然也比相同的石头更重。” 

 “阳光扑向水流,石块的内部乳白色中泛着绿色,在光下微微有些透明。” 

 “渔人(羲),将石头放在光下打量,光穿石而过,他感觉到了一种迷人而柔和的光晕。” 

 朱厚熜下意识地说道:“光晕?难道就是仙秦的光幕!” 

 他接着往下看。 

 “这是一块神奇的石头,碰上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石头在被反复地打磨冲洗之后,表皮被去除,天地的造化显露于世人之前。” 

 “羲为他取了个名字”——玉 

 玉,带着太阳的光亮和星月的清润,自此和中国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朱厚熜看到了一个甲骨文,这在《大唐礼乐篇》中很罕见。 

 礼乐象征秩序,秩序就意味着统一和整齐,更不必说以礼乐篇命名的书籍。 

 但就是这样最注重严谨的书籍,通篇的唐隶中,出现了一个甲骨文,玉。 

 着书者仿佛想借此,来表明玉的不凡。 

 这也更让朱厚熜肯定,在上古的超凡文明中,玉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朱厚熜阅尽三千道藏,自然知道甲骨文玉字的写法。 

 玉,没有下方的一点,反而与王字相同。 

 钟鼎之上的玉字,便象征王权,代表上天。 

 从汉朝以后,才为其加上这一点,表示王所使用的石头。 

 朱厚熜很清楚史料上玉石地位的变迁。 

 从以玉事神,到以玉崇礼,再到以玉比德,玉从诞生起便贯穿了华夏的历史。 

 朱厚熜又查询了一番仙秦系统,惊奇地发现。 

 “击玉”一章,同样属于秦人体系。 

 他想了想,开始不断查询这篇文章中的关键字词。 

 最后。 

 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点,羲频繁出现在山海神话中。 

 朱厚熜自然地就想到了神话传说中的伏羲。 

 可很奇怪。 

 无论是仙秦系统,还是大唐礼乐,都以人的身份来为羲进行注释。 

 先民们似乎不肯赋予神凌驾于人之上的地位,他们甚至认为神是人中的一部分。 

 朱厚熜沉默了片刻,随即飞快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翻阅过的神话典籍。 

 无论是里世界,还是表世界,都将神话的出发点定为人而非神! 

 羲,在山海神话中有多个身份。 

 他是渔者,穿鱼而击玉。 

 他是首领,结网画八卦。 

 他是智者,仰观宇宙星辰,俯察山川鸟兽。 

 伏羲,在神话中处于一个独特的地位,虽然相较于浩大的神话,他的篇章并不长。 

 但是,他的出现,昭示了一个深刻而重要的话题。 

 “何为人?”朱厚熜眼中含光。 

 他飞快地翻阅着神话,不断地从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先民相信,真正的智慧来自天地,日月山川给人展示了不同的智慧。 

 阴阳两仪是万物的起源,乾坤八卦是宇宙的哲学。 

 八卦中,人与自然本就一体,即为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击玉!我明白了!”朱厚熜粲然一笑。 

 玉,或者说元玉,可以称得上是每一个超凡王朝的核心之一。 

 而想要从普通的玉石变成元玉,那就必须要击打。 

 谁来击! 

 天! 

 人! 

 更准确地说,是掌握了天的力量,天人合一的人! 

 朱厚熜看懂了神话中的隐喻,也知道了为什么神在这片土地上不能拥有绝对的权威。 

 因为,人,是可以成神的。 

 天,是人造的! 

 一开始,朱厚熜用仿制的传国玉玺启灵之后的玉印去尝试,没有成功。 

 后来又用普通的玉石去尝试,又以失败而告终。 

 现在他终于明白,不是材料不对,而是最重要的灵性,需要由天赋予。 

 看似简单的光幕投屏,背后牵扯到的是整个世界运转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