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牛乳茶 作品

第296章 欲解决问题,成立商会(第2页)

 在场众人皆抬起头来。

 大人此话,

 是想......

 沈筝一笑,“诸位想得没错,本官今日邀你们议事,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牵头。”

 至于牵何事的头,已然浮于纸面了。

 众人左顾右盼,窃窃私语。

 “沈大人这一提议,鄙人当然是赞同的,有独属咱们自己县的商会,咱们腰板也能挺直一些。”

 “但王家公子方才也说了,咱们其实不是没尝试过,而是失败了……”

 所以眼下想成立商会,便要先解决问题。

 县中卖布料的李掌柜率先说道:

 “大人,其实方才王公子说的几个问题,最后一个最好解决。如今百姓们手中富裕些了,也比往常舍得花钱购置物件了。就拿小人那布料铺子来说。往日百姓扯布,基本扯得都是碎布,但近几日来,粗布都是按匹卖的。”

 “但王公子说的前两个问题,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拿小人的铺子来说,这几日,铺子中粗布卖得是好,但小人却喜忧参半。”

 他这所忧为何,在场不少人都能理解。

 沈筝问道:“布料要得多,你却供不上?”

 李掌柜面有愁云。

 “正如大人所说,小人的布料,都是上家去柳阳府时,给小人带过来的。那送货时间说不太准,总归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有人附和道:“正是如此。那分明能赚着的银子,因着供货不足,卡在荷包边儿,小人的心叫那个痛啊......”

 此人言语幽默,逗得众人一阵轻笑。

 大人在场不错,但商人开门做生意,为得就是赚银子。

 他们又不是奸商,没什么不方便说的。

 沉默旁听许久的沈行简,破天荒地开了口:

 “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是直接从泉阳县进货的?”

 有一大半的人举起了手。

 “回大人话,小人们是从泉阳县方家进的货。”

 “因着方公子许诺成本价不久,所以往日中,小人们大多都与李掌柜一般,都是靠上家带货过来,鲜少去泉阳县进货。”

 沈行简点点头,又问道未举手之人:

 “你们不从泉阳县进货,是何原因?”

 几人七嘴八舌。

 沈筝总结了一下原因。

 要不就是方家的售卖的货物,虽算不上太好,但也绝对不算次货。

 这种货物在同安县受众面小,没有销量。

 ——往日穷苦的同安县民,只买得起最便宜的物件。

 这一问题已然算不上问题,只是商户们的思维,还没跟上百姓的购买力。

 要不就是方家给的“成本价”还是不低。

 所谓“成本价”,其实也是加上铺面租子钱、掌柜与伙计月钱等费用的,一通算下来后,“成本”已然爬高。

 沈筝点头表示理解。

 开门做生意的,铺面、人工、损耗自然要算在成本之中。

 这倒也怪不得方文修说话不算话。

 她从怀中掏出拟好的契书,说道:

 “如今有一机会摆在咱们面前,我希望咱们同安县的商户,能将心放在一块儿,先成立一个商会,而后便是......”

 “你们能真真正正的,从方家手中‘成本价’拿货。”

 在场都是经商之人,哪能听不懂那句“真真正正的成本价”其中含义。

 他们这段时日,从方家手中拿“成本价”,都有得赚。

 更别说“真真正正的成本价”了。

 这与摇钱树来敲门有甚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