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萋萋 作品

第284章 诉说

 水乔幽伸手将墓碑上方的落叶抚掉,在旁边坐了下来。

 “我亦抱歉,现在才来赴约。”

 山风吹动她的衣摆,似是在代人回应她。

 水乔幽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再言语。

 听着山间风鸣,那些与水羲和有关的旧事,在她脑中一件件浮现。

 水乔幽这一坐,月光再次洒了下来。

 她伸出手,冷月却仍旧与她隔着那么一段距离。

 晨光出现,月亮又落了下去。

 晨雾还未散,对面山上有年轻人扶着一位头发已白的老者,走进了左边小院。

 水乔幽没有扰乱院中物品的摆放,看完的书纸,她也已归了原位。

 两人进门,没有看出有人来过的痕迹。

 老者在院里坐下,年轻人屋里屋外转了一圈,将有需要的地方打扫了一番,想要将旁边飘过来的梨花也给扫了。

 坐在远处的老者看见,阻止了他,“少凡,不用了。”

 老者望着对面伸出来的梨花枝,想起旧事,“你师祖爷生前,最是喜爱这梨花。每到这个时节,落花铺满整个院子,也不许我们清扫。”

 少凡听了,放下了扫帚。

 晨雾渐散,周边的山峰都显现出来。

 老者起身,朝外面走去。

 少凡连忙上前扶他,看出他是要去对面的云上月,陪着他一同前往。路过右边的院子,他看见那株百年梨树,想起左边书房里的《云上月》,将心中好奇之事问了出来。

 “大师伯,师祖所写的那本书里的那些事都是真的?”

 看上去凛然正气的老者听了他这话,抬起手在他脑门上拍了一下,“居然质疑你师祖爷?”

 少凡被训,低垂了眉眼,“弟子不敢。”

 话落,他又壮着胆子问道:“那这世上,真的有横南山?”

 老者看他摸着脑袋,没再动手了,“嗯。”

 “可我查看过所有典籍,都没有看到过与横南山有关的记载。”

 “你查不到就能代表没有?”

 好像……的确不能。

 “大师伯是知道它在哪儿?”

 老者回得理直气壮,“不知。”

 少凡噎住。

 走了几步,他又开口,“那……”

 才说一个字,脑门上又挨了一下。

 “年纪轻轻,哪那么多话。”

 少凡捂着脑门,实话回答,“好奇。”

 老者瞥了他一眼,他下意识低头躲避。

 “有什么可好奇的?”

 少凡认真反问:“大师伯,难道就从不好奇?”

 “……”老者将目光转回,目视前方,字正腔圆,“不好奇。”

 少凡暂时止了话语。

 这条路,两人常走。老者虽然上了年纪,身体还算健朗,两人不用绕路,一炷香后就已到云上月的山脚。

 水乔幽目力好,看到了两人,瞧出两人也是往这边来的。

 她环视一周,看到另一头有片林子,等到两人离山顶只有一刻距离时,还是起身先避开了。

 她起身时,少凡正好抬头往上看。

 “大师伯,山顶好像有人!”

 少凡话刚说完,山顶上的身影便没了踪影。

 今日不过年,不过节,亦不是什么重要日子。

 这样的日子,除了老者会来这边,甚少会有人来。

 老者闻言抬头看过去,却什么也没见到。

 两人上到山顶,山顶也是空寂无人。

 少凡有些尴尬,“弟子,刚才在山下看,好像真的有人。”

 老者叹气,“现在的年轻人,这眼睛比我老头子还花。”

 云川天已多年没有外人进入,就算有外人,应当也不会来这里。

 老者只当他是花了眼,没再细想多说这事。

 他行至俞白碑前,想要给俞白倒杯酒,“少凡,酒呢?”

 还在到处张望的少凡愣住,“……没带。”

 老者转头,“没带?”

 少凡小声提醒他,“您没说要带?”

 老者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但他理不直气也壮,“……我没说,你就不带?你就是这样来看你师祖爷的?”

 少凡被他说得理亏起来,解释道:“不是。主要是我之前也不知您老人家要来这边。”

 他临时过来,他也没机会去准备这些。

 老者又是一叹,

转头给俞白行了一礼,起身就对俞白诉道:“师公,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样毛毛躁躁,丢三落四。算了,年轻人嘛,哪有不犯错的,就一壶酒,你也别怪他们了。我下次来,一定给您补上。”

 少凡听得瞠目结舌,但是想想,自己是晚辈,这些事的确是他该记住的。

 他认真听训,愧疚地给俞白道了个歉。

 这歉道完,他想起一事。

 好像他们上次来,大师伯也是空着手,而且当时他也是这样对师祖爷说的。

 还有上次、上上上次……

 他刚想到这,老者的声音再次响起。

 “只是,我也老了,不知,还能来看您几次。”

 略带苍凉的声音,让飞凡止住了飞散的思绪。

 老者望向四周,“您留下的这云川天,我亦不知还能看护多久。”

 老者身上暮气比上山时重了些。

 少凡明白了他最近时不时过来云上月的原因,不敢出声打扰他。

 老者与俞白说了一些琐事,如对面他曾呵护的那株梨花开了,今年好像是他见过它开得最盛的一年,提起那满院的梨花他也想起了自己年少时……

 老者与俞白唠嗑了一炷香,意识到自己话多了,才又由少凡扶着下山。

 少凡脑门上已经不痛了,话又多了起来,扶着他边走边问:“大师伯,您是不是在担心外面的人找到我们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