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珩 作品

第875章 药虽同行而功各奏(第2页)

 

这已不是简单的用药技巧,而是对药物归经理论的极致运用。

 

虽然说中医有“方”也有“法”,但是往往能开辟新法的医生,都是一代大医,水平了得。

 

陈阳的这个法子倒也不是陈阳开辟的,但是能在这个病症上想到,并且用出来,就已经不简单了。

 

"陈医生。

 

"

 

赵海林突然倾身向前,白大褂袖口在桌面擦出细微声响,

 

"如果按这个方案,具体剂量该如何把握?患者年过七旬,恐怕耐不住猛药。

 

"

 

镜头立即给到特写。

 

陈阳注意到赵海林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在聚光灯下闪闪发亮,这位市中医医院的主任显然在强撑专业姿态。他微微一笑,转向患者家属:

 

"老人家平时下地干活吗?

 

"

 

"啊?

 

"搀扶老人的中年汉子一愣,

 

"种着两亩玉米地哩,平常是要干活的,老农民,不干活干什么。

 

"

 

演播厅响起轻微的笑声。

 

陈阳却认真点头:

 

"舌苔黄腻而脉象沉弦,这是典型的劳倦伤脾、痰热壅肺之象。人参建议用东北参须,消痰饮则按原方剂量煎煮,可以去掉方中的黄芩...

 

"

 

"去掉黄芩?

 

"孙明德失声打断,

 

"那还怎么清肺热?

 

"

 

陈阳笑着道:

 

"肺热分虚实。患者舌苔黄但舌质淡,这是痰浊化热而非真热。.......就像...

 

"

 

说着陈阳忽然指向观众席第一排的矿泉水:

 

"好比瓶子外壁凝结的水珠,我们不能因为看到水珠就认定瓶内液体温度低。

 

"

 

这个比喻让现场响起掌声。

 

导播室里的唐文山激动地握拳——他要的就是这种通俗易懂的效果!

 

"所以我的建议是...

 

"陈阳在处方笺上写下遒劲的字迹:

 

"人参切块不用煎煮,消痰饮去黄芩加茯苓15克、姜半夏9克,用消痰饮送服参块。

 

"

 

“师父太厉害了。”

 

省医科大附属医院中医科,示教室内,吴萌萌一边看着节目,一边低声对刘希说道:“几位主任完全就是师父的陪衬呢。”

 

“这次倒是要谢谢唐主任了。”刘希笑着点头。

 

陈阳的水平不低的名气其实早就出去了,最起码山州省不少医院的医生都清楚,但是却没有直观的一个认识。

 

这一次陈阳等于是和其他几位主任医师同台竞技,再加上节目组从网上找来的患者,患者的病情大都不简单,就目前第一位患者的情况而言,其他几个人最多也就能点评几句,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病症。

 

所以,几位专家和陈阳之间,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几乎是一目了然,这一下,等于是有了直观的对比了。

 

在排除弄虚作假的情况下,很显然陈阳的水平要在几位主任医师之上。

 

至于说弄虚作假?

 

能让五位主任医师放是专家,越爱惜羽翼,更何况五位专家还来自不同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