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语不言 作品

第17章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

 次日一早。  秦尧带著金光先去酆都大帝处还了人书,随后便在宫门外开启维度之门,穿越时空,直达灵山仙境。 

 只因后日便是继位大典,灵山现在可谓是张灯结彩,花团锦簇,诸多比丘佛子脚步匆匆,各自忙著上面交待下来的事情。 

 见周围人多,且来去匆匆,秦尧下意识握住金光玉手,拉著她混迹在打堆的人群中,一步步走向大雷音寺。 

 大雷音寺内同样是在改造,一座座造型精美的莲台被搬了进来,按照规划摆在不同位置。 

 大殿中间让出了一条过道,过道尽头便是一个比其他莲台都大很多倍的金色莲台,一看就是主座。 

 此时此刻,接引,准提二圣人,以及即将继任灵山之主的释迦摩尼便站在这金色莲台前,相互间交流著什么。 

 见他们说的投入,秦尧反而不好意思打断了,便寻思著带著金光先在灵山转转。 

 然而他这边刚转了个身,身后便响起准提的呼喊:“申公豹,来都来了,你走什么啊?!” 

 秦尧再度带著金光转过身来,笑呵呵地说道:“这不是看著你们在忙,没好意思打扰么。” 

 回话间,他领著道侣走上前,冲著释迦摩尼点点头,随即向二圣行礼。 

 “你们聊吧,我先走一步。” 

 接引面色寡淡地说了一句,旋即不待回复,便瞬间化光离去。 

 秦尧缓缓眯起眼眸,暗道:怎么感觉这接引圣人愈发不待见自己了? 

 可思来想去,他也没想出自己和对方有什么过节。 

 话说回来,接触都没几次,想有过节也没机会啊! 

 “出去聊吧,这里人太多了。”这时,准提微微一笑,冲著面前这两位自己最看重的后辈说道。 

 二人对此也没什么异议,于是算上金光圣母,三人默默跟随在他身后,七转八拐,转眼间便来到一个释放著淡淡幽香的寂静花园内,直奔花园中央的华盖菩提树…… 

 少倾,准提带著三人在树荫下停住脚步,甩手一挥,地面上便出现了四个黄色蒲团:“坐吧。” 

 秦尧,金光,释迦遂盘坐于一字排开的蒲团上,准提则背靠大树,坐在他们对面,再度开口:“申公豹。” 

 “圣人。”秦尧拱手。 

 “我已经将你发掘释迦的事情,告诉他自己了。”准提道。 

 秦尧微微一怔,转头看向释迦摩尼。 

 恰巧的是,释迦摩尼也抬头向他望了过来。 

 两人相视一笑,秦尧缓缓说道:“我观察了他很长时间,他会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必将带领西方教走向繁荣昌盛。” 

 “多谢。”释迦双手合十,轻声说道。 

 这会儿,他心里对面前这位鼎鼎大名的妖仙充满好感,甚至带著一丝丝感激。 

 秦尧摆了摆手:“没事。” 

 看著他俩和谐相处的画面,准提眼中闪过一抹笑意,随即正色道:“我也向释迦说了你当初讲的大乘小乘,他对此很感兴趣。” 

 秦尧面色顿时古怪起来:“圣人,不合适吧?” 

 准提道:“问题就摆在这里,总不能当做不存在。” 

 秦尧沉思道:“除了燃灯,文殊,普贤,慈航这一佛三士外,您还从东土引渡了多少人?” 

 在他看来,其实如果来自东土世界的外来者比较少,压根不用忧心什么,大乘小乘也能用教义来区分,而不是以门徒属性。 

 准提道:“我与师兄合力,大概收了两千多吧。” 

 “多少?”秦尧猛地瞪大双眼,一脸震惊。 

 准提一直在收人他是知道的,可在他印象中,接引除了收了孔宣外,好像就没怎么引渡东方修士了吧? 

 准提道:“一共两千八百名左右吧,其中我一千多,接引师兄一千多。” 

 “接引圣人什么时候引渡的这些修士?”秦尧茫然问道。 

 这也太突然了,他甚至在想,对方是不是将哪个仙门给忽悠来了? 

 准提解释说:“你还记得万仙阵中,残存下来的那一千多名妖仙吗?” 

 秦尧这就明白了,但还是有个疑惑:“那群妖仙可是啃食了两大金仙的,阐教能放人?” 

 “师兄以助阵因果作为交换,换来了这千余妖仙。”准提道。 

 秦尧沉默了。 

 近三千外来者啊,问题确实是到了不正视不行的程度。 

 释迦摩尼注视向秦尧,认真说道:“我准备按照你说的来做了,包括,更改西方教为佛教。 

 明日在我继任后,第一件要宣布的便是此事,第二件才是划分出大乘小乘二部,二部互不统率,互不干预,却相互竞争,在竞争中进步。” 

 秦尧沉吟道:“你做,比我做要好。”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必然会导致不同结果。 

 接引看自己本就不顺眼,更不顺心,自己这么做是在激化矛盾。 

 但释迦是接引自己教汇出来的,他来做,就是在解决问题。 

 这,便是区别! 

 释迦道:“可你比我看的长远,也更有想法和主意。我想请教一下,我该怎么兴盛佛门?” 

 秦尧还真知道如何兴盛佛门。 

 西游过后,佛门大昌,这不是开玩笑的。 

 沉默片刻,他缓缓说道:“传经。” 

 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没想好要不要由自己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不再沉默,则是因为他忽然间意识到,就算自己不说,天道大势还是会按照这方向一往无前的奔流过去。 

 既是如此,何不拿来做个善缘,结个善果? 

 释迦脑海中闪过一线光明,却不甚清晰:“我们向东土传经的话,势必会引起强烈反弹与众志成城的抵抗吧?换位思考,若有道仙来西方传经,也会经历这种阻挠。” 

 秦尧摇摇头,道:“没人会重视轻易得到的东西,只有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得到的,才会知道珍惜。 

 所以,我说的传经,不是西天派佛陀去东土收徒授道,而是让东土的和尚来西天求取真经。这过程越难,他们带回去的真经就越重视。” 

 释迦脑海中的一线光明顿时裂开了,在对方提出的基础上,无数念头如雪花般飞出,瞬间便凝聚成一条条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