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章 科技的发展:三种汉弩
修洛特沉思良久,才终于明白过来:他把东方弩和欧洲弩混淆在了一起。
然而,在东西方的历史上,两者的设计截然不同,甚至不能同时称之为“弩”。它们也走向了不同的战场定位。
东方弩是远距离战弓的强化升级,大弓身,大拉力,大拉距,使用细长近似箭只的弩矢,拥有专门的瞄准结构,射程和威力上都是弓的放大版。汉唐的很多弩卸下弩臂后,甚至可以当成战弓使用。
从战术上说,从大秦军阵一统六国到汉朝弩阵北征匈奴,东方弩都是进攻性极强的远距离武器,广泛使用于辽阔地形的军阵对战。而到了宋代时,重型弩更是发展到顶峰,成为野战中克制重甲骑兵的唯一利器。
“嗯,比如确定存在却工艺失传的神臂弩。”少年心中向往,微微摇头。
欧洲弩则是侧重近距离破甲的十字弓,较短的弓身,同样的大拉力,短拉距,使用粗短沉重的弩矢,瞄准结构则在这个时代还未普及,有效平射射程只在百米内。为了提高拉力,欧洲弩先是使用钢片蓄能。而为了拉动上弦,又发明了专门的机械上弦结构。它的扳机也与东方弩不同。
从战术应用上看,欧洲弩被广泛使用在以城堡为核心的守城战斗中,主要的战场定位就是防御性的破甲武器,用在近距离占据地势的射击。它的形制上弓身较小,拉距减短,用减少的射击威力,来换取单位距离中更多的兵力排布,非常符合城堡的有限空间。
这个时代,欧洲的重型钢弩用机械绞盘上弦,射速极慢,拉力高达两千到四千磅,三十米内无甲可防,冲击力足够震死板甲内的骑士,也符合守城战的特点。
修洛特再次摇了摇头,重型钢弩还是过于遥远。此时,钢片材料的传递效率都比较较低,会损耗很多的能量。相对而言,还是中型木弩更为实用,同样磅数下的传递效率要高得多。
想到这,修洛特向木匠大师微微一笑,眼神明亮。
接着,他对武士长招了招手,做了个书写的手势。伯塔德便会意的点头,取来木板和新制作的炭笔,交给殿下。少年的物理学知识还在,他便随性的盘腿坐在地上,进行着快速的推导与绘画。
看到这一幕,木匠大师库欣基愣了一下。他好奇的凑过头,却看见殿下在写着不知名的奇怪符号,“
修洛特思索着补充道。
外匣的发明是汉弩的巨大进步。首先稳定了弩机,三点固定,增加了精度。其次把单点受力分散到多点,让弩的拉力可以成倍的增加,使用寿命也大大提升。从此,强弩便得以普及开来,成为汉军的标配。
听到殿下的建议,木匠大师想了想,又在弩机外围比划了一下,然后缓缓点头。
“有道理,这样应该能使用很久!我今天先做一个出来试试。不过,我们怎么让弩的射程和威力超过长弓?”
闻言,修洛特会心一笑,库欣基心心念念的便是要超过库奥德。少年点点头,用手指着弩身提议到。
“弩的威力来自于弩身的拉力和弓弦的拉距。上弦和射击已经被弩机分成了两个独立的部分。因此,上弦时就不需要持续的力量供应,而可以使用爆发性的全身力量。换句话说,你可以把弩身加粗,加厚,甚至加长,来成倍的提升射击威力!”
修洛特顿了顿,看到木匠大师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便再次开口,没给他提问的机会。
“库欣基,你看,这是我设计的三种不同形制的弩。
第一种是用手臂上弦的弩,即臂张弩。你应该听说过,我在制作长弓时提出了新的拉力单位,磅。你需要参考这张图制作实物,大致是今天木弩的增强。
臂张弩的拉力需要达到150到200磅,弩机的拉距在大半个手臂长,最大抛射距离三百米,平射的射程需要达到至少一百八十米,而一百五十米内能够伤害到皮甲武士。总的来说,臂张弩的威力应该比长弓略强。每射一箭大概是长弓四箭的时间。”
看到木匠大师惊喜的眼神,修洛特轻轻失笑,这只是开始而已。
“接着是用脚踏上弦的弩,即蹶张弩。它的弩身要更进一步增厚,拉力需要达到280到400磅,半斜的最大抛射要有四百米,平射要有两百二十米。这样微微仰角的射击,就能达到二百五十米上完全击破皮甲。
这种弩会成为主力的远程武器,我会组建大规模的蹶张弩武士。你要做好批量制造的计划,简化每一个步骤。最好能够有统一的尺寸大小,方便集体射击时的角度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