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吃大鱼儿 作品

第634章 ,出事(第2页)

重新回到港岛这边,他直接给杜婉婷打了个电话。

没一会电话就接通了。

“婉婷,是我!”

“嗯,是不是问陈教授的事情?”

“对,怎么说!”

“他对你给的两个东西都很感兴趣,毕竟他是农业教授,特别是那个什么转基因大豆。已经帮你约好了,他今天就在学校,你可以直接过去找他。

对了,我把号码和地址告诉你。”

王青松听着电话,拿纸记录了下来。

“行,那我先过去一趟。”

确定了以后,挂了电话,直接开着车子向着学校赶去。

距离这里十公里。

二十分钟不到,他便开车到了学校,应该说是其中一个学校。

这是由几个不同学校合并而来的学校。

陈教授只是在其中一个学校里。

来到地方,拿着手机给对方的座机打了个电话。

“hello!”

“陈教授!我是王子轩!”

“哦~~王先生,你好啊!”

“陈教授,我在学校门口,去哪里找您!”

对方闻言,说了一个地址,这才挂了电话。

王青松见状开着车子向着里面开去。

门卫那边应该接到通知了,稍微问一下,便放他进去了。

顺便告诉他具体的位置。

王青松将车子开到了一栋办公楼前,直接下了车子。

“请问是不是王先生呐!”

刚刚下车,就有一个青年男子过来恭敬地问了一句。

“雷猴啊!我就是!”

“哎,王先生雷猴啊!陈教授让我在这里接您。”

王青松嗯了一声:“好,麻烦带路!”

对方点点头。

带着他去了四楼。

在一间办公室门口敲响了房门。

“进来!”

房门打开,里面是一个办公室。

办公桌前,坐着一位五十左右的男子,身穿一身的白色科研服装,屋里有空调。

“陈教授,王先生来了。”

对方点了点头:“麻烦你了,你先去忙吧!”

“哎好!”

对方答应了下来,转身离开。

房门关上,陈教授已经离开了办公桌绕到了前面。

“你好啊!王先生,没想到研究出来可移动电话的人,居然如此年轻,感谢你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王青松自然是和对方握了个手。

笑道:“陈教授过奖了,只能说略尽绵薄之力。”

陈教授笑了笑:“王先生过谦了,坐吧!”

虚引了一下,来到了边上的茶几。

“王先生,是喝茶还是喝咖啡啊!”

王青松看了看,他的时间不是很多,喝茶还要泡茶,便笑道:“那就咖啡吧!加糖加奶。”

听到这话,对方哈哈一笑。

“以前我刚去美国的时候,也喝不惯这苦味,没办法,就多糖多奶。”

随后开始给他弄咖啡。

只不过咖啡速度也不快。

王青松好奇地问道:“陈先生祖籍是哪里的?Bj的吗?听口音有些像。”

陈教授一边忙,一边笑道:“我的祖籍是苏州人,那时候官方话语是Bj话,所以那时候我们学的都是官话。是不是听着像Bj口音啊!倒是王先生,您的话我是实在听不出来哪个地方的。

你们现在应该是叫普通话吧!你的普通话很标准啊!”

王青松闻言这才恍然。

这都已经追溯到清朝时期了。

不过看对方的年龄,也就不奇怪了。

随后笑道:“对,现在叫普通话!有时候需要去内地采购,所以学了一些普通话!”

他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打听他的底细。

自然不会全透露。

陈教授闻言笑了笑,将泡好的咖啡端了过来。

一共两份。

“王先生,尝尝问道!”

王青松自然是尝了一口,挑了一下眉毛,笑道:“geishaCoffee?”

这正是后世有名的瑰夏。

陈教授闻言惊讶了一下:“没想到王先生居然也这么懂咖啡,这可是一款很小众的咖啡。”

王青松笑了笑:“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这咖啡产自埃塞俄比亚带着花香,热带水果,浓烈的甜度。”

尴尬地拿着后世查到的资料说着。

陈教授闻言惊讶了一下,轻轻点头:“没想到王先生这么了解。”

王青松见状笑道:“如果陈教授想喝的话,可以去我们公司二楼,那里有一家咖啡厅,就有这种咖啡豆。”

“哦!真的啊?”

陈教授一阵的惊喜。

“嗯,是啊!”

王青松闻言嗯了一声,但是他现在没那么多时间陪着对方闲聊。

便开口问道:“陈教授,之前我让人给您的资料,您看了吧!”

说到正事,对方这才严肃起来。

“你给的资料我看了,草甘膦先不说,这是一种广谱的除草剂,但是按照上面的介绍,这是一种很强的,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尤其是与作物竞争的一年生阔叶杂草。

但是这种的话,应该用于多种粮食和非粮食大田作物,以及需要全面植被控制的非农作区域。

对于粮食却有着调节生长的作用。”

王青松嗯了一声:“对!这种东西我们已经能生产了,我顺便带了一些样品,但是我想要的是转基因大豆。以及其他各种转基因产品。

就是可以抗草甘膦。”

听到这话,对方一阵迟疑:“你在转基因中提到的一些概念,现在美国有专门的实验室在研究,

1958年的时候,马修·梅瑟生与富兰克林·史达在梅瑟生-史达实验中,确认了dnA的复制机制

后来克里克团队的研究显示,遗传密码是由三个碱基以不重复的方式所组成,称为密码子。

1961年,哈尔·葛宾·科拉纳、罗伯特·w·霍利及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解出这些密码子所构成的遗传密码

我们对这类课题还处于入门阶段。

你的资料里提到,从矮牵牛中克隆获得了抗性基因,并应用粒介导转移脱氧核糖核酸(dnA)技术,将矮牵牛质粒中的启动子控制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进而培育出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这个技术,我们团队现在还做不到。”

王青松闻言嗯了一声:“我知道,所以才需要你们研究,我可以提供相关的部分资料。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你们学校研发,但是最终商业化的话,我需要专利最终所有权。以及相关的其他产权。

但是可以享受未来商业化分成的3%!”

听到这话,陈教授一阵犹豫。

他犹豫的不是分成。

而是有没有这个能力。

想了一下还是说道:“王先生,恕我直言,我们团队暂时没有信心达到您的要求,我怕……您到时候的投资打了水漂。”

如果研究不出来,到时候丢人啊!

而且还影响声誉。

王青松见状笑了笑:“没事!这个不用你们考虑,你们只需要去研究就行了。每年我给你们1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

至于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相关的资料我到时候会发给你。”

其实农业方面的研究没那么高的投入。

毕竟不怎么需要大量的设备,左右也就那几块试验田。

100万美元,相当于600万港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资金了。

而研究这个,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就是如果移植基因,这个技术在1983年的时候就已经被人熟知。

他能找到相关的文件,但都是已经过了专利期的文件。

要知道后世的转基因物种,很多都有好几代,大豆好像都已经是第五代还是第六代。

这个技术,国内好像都没有。

说完,就这么安静看着。

陈教授想了想,最后答应了下来:“好!我们会专门成立研究室,为你研发这些东西。”

其实他更在意的是王青松所说的技术。

至于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

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青松见状笑着伸出手来,笑道:“那就合作愉快!”

“好,合作愉快!”

两人算是达成了协议。

王青松看了看时间说道:“那我就不打扰了,到时候我会让公司送来专门的合同。”

“好!”

陈教授也答应了下来。

事情说定好,王青松便离开了办公室。

至于其他的事情,自然会由杜婉婷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