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腿的小白兔 作品

第894章 连环画报,陈行乙加入

 冉秋叶离开后,李爱国洗了脚丫,拿了《连环画报》进到了书房里。

 话说《连环画报》的诞生很有意思。

 1942年5月,教员在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他开宗明义地回答说: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

 “什么是人民大众呢”

 “是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这种说法从根源认识到封建知识的本质——士大夫、地主借助晦涩的八股文,搞知识垄断,愚弄劳苦大众。

 当时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为了人民大众能够享受到原本只属于“贵族”阶级的文化娱乐活动,全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作品。

 比如宣讲员、文艺队、快板队其中就有连环画。

 解放后,教员再次关注连环画,提出“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看,你们是不是搞一个出版社出版一批新连环画。”

 在这个背景下,《连环画报》应运而生,是一本专门用“小人书”模式讲故事的期刊。

 在几年后的特殊时期,《连环画报》暂时停刊,直到八十年代才复刊。

 《连环画报》最牛逼的地方,还在于它是彩色印刷,在这个黑白两色的年代,彩色的图案能让人眼前一亮。

 画报上既有群众的投稿,也有像华三川、罗盘、程十发、刘继卣、董洪元、颜梅华等这种名家的作品。

 内容也很丰富。

 就连这期的《连环画报》来说,上面第一个故事是《新社会的无产阶级》,讲述了解放前后工人身份的变化。

 第二篇的内容,让李爱国有些惊讶了——《机器工业上的一个重大改革,多刀多刃切削法》。

 这玩意也能画成连环画

 诶.

 认真看了片刻。

 李爱国点头,还真是可以啊。

 图文并茂的讲述的是工人改进生产设备,提高工作效率的故事。

 后面还有《李铁柱学会了除蚜》,讲述的是植模范帮助农民除蚜的故事。

 《加强工厂车间工作》、《粉碎美帝阴谋》、《防御细菌战咱们有办法》.

 什么叫做文艺是为了人民。

 这就是了。

 李爱国随便翻了翻,感觉自己对这年代的文艺工作认识更多了几分。

 文艺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在最后,李爱国翻到了一篇约稿函。

 “短片连环画,篇幅不超过两页”

 “中长连载连环画,篇幅不限,视情况连载”

 价格也很公道,稿酬约为5-10元每幅。

 一本100页的连环画能拿到500元,大约两三个月能画完。

 这年代一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二三十元。

 这.这简直是暴利。

 “哎嗨.这不是发财了吗”

 李爱国想了想,决定把第一本《功夫熊猫》分成五部份,每部分十副,每次挣50-块钱,这样的话才不显眼。

 只是这年月如果投稿的话,需要单位的介绍信,这玩意需要前门机务段开具,只能明天邮寄了。

 李爱国伸个懒腰进到里屋。

 此时陈雪茹早就钻进了被窝里面,看到李爱国进来,她拉开了被子。

 “爱国哥,快来骑自行车啊。”

 穿着旗袍骑自行车有点意思哈。

 耳边响起激动的小曲。

 李爱国冲过去。

 “奋力踩!”

 第二天一大早。

 李爱国精神百倍。

 骑着自行车来到前门机务段教育室。

 佘主任不在,黄淑雅简单询问后,开出了介绍信。

 介绍信和画稿装进大信封内,了1分钱贴上邮票,投进邮筒内。

 搞定!

 做完这一切,李爱国总算是能把精力全都放在盾构机的研制中了。

 大同厂送来的爱国蒸汽机头已经停靠在了整备车间的仓库里。

 按照李爱国的计划,蒸汽机头需要被全部拆开,然后外壳重新制造,以适应盾构机在隧道里工作。

 章主任拿着图纸看了半天,挠了挠头:“爱国,我们能拆开,只是生产外壳的难度比较大。”

 李爱国闻言,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

 整备车间整备的都是火车,他现在搞出来的东西,其实是个四不像,两者不搭噶。

 “这么说,咱们还得找个专门生产火车外壳的厂家,让他们来帮忙”

 李爱国已经开始盘算是联系四方厂还是大同厂了,章主任出了个主意:“咱们没必要舍近求远,长辛店机车厂名声没四方厂大,但是设计和造机车外壳的水平,那可是数得着的。”

 李爱国猛地一拍脑门子,当时爱国蒸汽机研制的时候,长辛店机车厂就帮了不少忙,现在怎么给忘记了。

 随后,李爱国联系了长辛店机车厂的总工。

 张总工听说这边需要技术工人帮忙,显得格外来精神,在电话里表示肯定会挑选最优秀的工人援助前门机务段。

 挂掉电话,张总工立刻让厂办物色人选。

 在激情高昂的大喇叭声中,长辛店机车厂的工人们都知道前门机务段要造一个四不像,优秀的技术工人需要主动报名。

 “前门机务段属于铁道部管,那可是个有钱的单位,待遇肯定不错。”工友拍了拍陈行乙的肩膀:“行乙,我听说你在铁道上还有亲戚,怎么着,这次你肯定会报名吧”

 “人家要的是优秀工人,我这水平太差了。”陈行乙拎着扳手一边忙活,一边说道。

 “你小子就是太没自信了。”工友看看陈行乙,无奈的摇了摇头。

 陈行乙现在虽然只是四级工,在技术上却是一把好手,但是性格上有点问题,每次做事情总是缩手缩脚的。

 陈行乙这次之所以没有报名,还有一个原因——他听到前门机务段的名字,就知道这项目很可能是妹夫李爱国搞出来的。

 他要是报了名,被刷下来,多丢人啊。

 李爱国很快接到了长辛店机车厂的名单,看看名单,上面并没有陈行乙的名字。

 “这二舅哥到底是要干啥”

 陈行乙本来是机修工,在进入长辛店机车厂后,先是晋升为了四级工,随后又报名参加了函授班,学习了电气知识,属于是复合型人才。

 这次造四不像,打破常规,需要的正是这种人才。

 回到家,李爱国在洗脚的时候,对正在揉搓脚丫的陈雪茹提起了这事儿。

 “这对于行乙哥是个好机会,你去劝劝他。”

 陈雪茹不懂工厂里的事情,不过相信男人的话,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正好明天我要回去看望爹,找二哥谈谈。”

 此时,外面传来喧闹声。

 “淮茹,跟我回家吧。”

 “滚滚滚!贾东旭,你给我滚回去,我这次一定要跟你离婚。”

 “你个农村丫头,还拽上了是吧!”

 不用问,又是秦淮茹和贾东旭闹起来了。

 秦淮茹这次提出要离婚,大院里的住户本来以为她只是一时生气,等气消了就没事儿了。

 谁承想,秦淮茹在易中海家住了好几天,还一口咬定要离婚。

 这几天贾东旭见情况不对,不得不亲自登门跟秦淮茹道歉,希望能把秦淮茹接回家。

 两人难免又争吵起来了。

 这事儿跟李爱国没关系,他也没想着管。

 陈雪茹把李爱国的话挂在心上,第二天一大早回了一趟裁缝铺。

 陈行乙刚吃完饭,正准备去上班。

 “二哥,你等等。”

 陈雪茹拦住了他。

 “爱国造四不像的事儿你知道了吧怎么不报名呢”

 二嫂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连忙凑过来:“行乙,这是好机会啊,你已经当了两年四级工,要是完成了任务,说不定就能晋升了。”

 “你知道什么,我跟爱国是亲戚关系,万一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这不是给爱国的脸色抹黑吗”陈行乙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陈雪茹也知道他的性子,劝说道:“爱国既然看中了你,那就说明你的技术已经过关了。”

 二嫂也说:“是啊,一个大男人,哪能怕这怕那的。”

 陈行乙还是觉得不合适,最后还是陈方轩出面才说服了他。

 “爱国是你妹夫,他不会坑你的,尽管去吧。”

 “好吧.”

 中午的时候,长辛店机车厂援助的十几名技术工人来到了前门机务段整备车间。

 李爱国在人群中看到了陈行乙,冲着他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看了一眼章主任:“老章,把图纸给他们解释一遍,这次要严格按照图纸制造。”

 “明白。”

 整备车间内有四五十名工人,再加上长辛店机车厂的这十几名技术工人,这里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了。

 需要材料的话,前面机务段物资科全力配合,只要打个电话,材料一准送到车间里。

 有人、有材料、有图纸,四不像的制造工作进展得很快。

 周士乾也抵达了鞍钢,正在想法说服鞍钢提供一批钨钛合金。

 时间一眨眼来到三天后。

 京城,朝阳区16号。

 几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遮掩了这座小院,小院子是三进院子,院内青砖铺地,门口挂着牌子:连环画报期刊社。

 一大早,何云山骑着自行车来上班,他是今年进入期刊社的,也是期刊社里最年轻的责任编辑。

 “何编辑来了。”

 “来了。”

 一路打着招呼,何云山来到了位于中院的办公室内。

 连环画期刊社名头很大,是直属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下的杂志社,人员却不多,只有不到三十人。

 这院子里有几十间房子,何云山作为新晋编辑也分到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

 “何编,这是这两天的投稿。”

 作为编辑,最大的任务就是筛选出有用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