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一先生 作品

第672章 前来抱怨的大司马宁石戊

 突然的调兵命令,让司马府的官员也是一阵头疼。

 他们也是等辛屈发出了诏令之后的第三天,才知道了辛屈已经下了调令。

 于是他们一个个赶紧行动起来,准备驻地的准备驻地,下达传驿的下达传驿,好让沿途的郡县,都知道这一次调兵不是造反。

 而是有提前通令的。

 当然,辛屈这样极限的操作,还是惹了不满声音。

 现任的大司马宁石戊更是第一时间找到了辛屈。

 辛屈正在宫内,难得有闲心,正在摆弄一些农田。

 春耕即将到来,他也得提前关注一些作物的生长情况,好方便未来的推广。

 所以司农府的一些作物种子,他这里也有。

 准备种植一下,好对新的作物与种子,有一套系统的研究,让自己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你调兵之前,好歹提前告诉我一声。”

 宁石戊见到了坐在田埂上用草帽扇风的辛屈,第一句话就是怨气满满,“就算不成,你下命令的时候,也应该同时下令。司马府好歹总管天下戎政,我什么都不知道,万一真的有敌人来犯,如何是好?”

 看着他怨气满满的表情,辛屈笑呵呵的说:“我走的可是正规的传驿系统,驿站难道没有跟你报备?”

 “这……再快也要时间。你今早才来消息,我方才也才拿到永平县驿站的报备,再分析一下,怎么也得到下午。”

 宁石戊看辛屈一派无所谓的模样,只觉得心塞。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辛屈明知道驿站的系统运转还有问题,他就是不说,然后暗暗实验。

 这样的人,恩威莫测,但凡不是跟他相熟的人,现在只怕已经吓破胆了。

 “外边,跪了十几人。”辛屈对着宫外的方向呶呶嘴,“也就只有你敢冲进来跟我嚷嚷了。”

 “我与他们能一样?”宁石戊没好气的说,“要不是你硬要我来当这个大司马,我现在已经去当将军了。呆在京城,每天都是处理不完的公务、交际、应酬,三五天就来一场,不去还不行,很烦。结果现在还得被你时不时的安排吓一跳,”

 宁石戊有怨气。

 一个在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与生杀大权,现在被辛屈一纸升迁命令,直接按在了中枢位置,然后处处受限。

 主要是辛屈设计的行政体系,导致了司马府的权责,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首先,印绶出于宫内尚宝监,相当于出兵信物只有辛屈才能给。

 其次,地方霸府自主性很强,各个都是封疆大吏,很类似节度使体系,有钱有兵又有粮,但凡有贰心,需要镇压的花销绝对不小。

 这样一来,司马府对他们的控制力不高,自然说不上话。

 最后,就是司马府现在的势力取决于中央朝廷,但中央朝廷的威势取决于辛屈组建的四将军十二校尉体系,司马府唯一能做的就是二线后勤,说白了就是军事系统的管家婆,只能给辛屈打配合。

 辛屈调兵诏令直接越过司马府往外传,居然还能轻易的调动两个最边缘的太守勤王,而整个过程司马府浑然不知。

 要不是辛屈自己主动透露,以及一些重要节点的驿站拥有单独上报的传信机制,他说不定就得闹出一个大军都开进了京畿,然后他还浑然不知的笑话。

 但这也能说明,辛屈对于燕国的整个军事系统的控制力。

 “行了,废话不说。”宁石戊吐槽过了,但看辛屈漠不关心的表情,也知道自己纠结这个没用,直接问道:“九原太守媿西河应该不会过来吧。需要调兵平叛吗?”

 九原太守,媿西河,乃是鬼方媿姓诸部中的选择投靠燕国的长者之一。

 他个人的威望肯定是不足的。但辛屈选他担任这个太守,本身就是在考验整个鬼方上下的忠诚。

 并且辛屈去年就下令的预告,九原郡上下是最反对的。

 至于给的缘由是路途遥远,若是往返跑一趟,大半年都过去了。

 辛屈闻言停下摇晃的草帽,重新戴头上后站起来,束紧帽珠,扛起锄头来到地里将一些较大的石块翻出来说:“这时间都还没到呢。怎么就扯上叛乱了?”

 宁石戊看他翻着地,无语的说:“军令如山可是你说的。”

 “是啊。所以,我们只是处置以军法,并非平叛不是?”辛屈又挥下一锄头,“这些年对鬼方诸部的态度,一直都是绥靖。他们尾巴也快翘上天了。

 你的工作就两个。

 一、明发传马,让燕国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接下来会不定时举行演习。

 若有逾期不到,不遵号令者,皆按军法处置。

 治国,得正大光明的来。

 我绕过司马府下达的命令,也只是为了试验各种突发情况下,我还能调动多少兵马,燕国还能集结多少人心。

 二、安排好九原都尉的人选预案。媿西河不来,那等冰甲带兵过来,就把人选安排进入军队,直接来一场跨度两千里的长途奔袭。

 以后司马府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就怕你到时候扛不住。”

 宁石戊摩挲着下巴。

 都尉,就是郡尉,掌握九原一郡的兵马。

 九原郡人口有限,只有三万不到,一个郡能出一个团的兵力,合一千五百人,也是差不多到了极限。

 就这么个名头看起来唬人,实际上利益不多的地盘,自己能安排给谁去?

 想了一圈,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说:“蛇好如何?”

 辛屈诧异的看了一眼,放下锄头说:“我原以为你会选咱们有辛氏的族人。没想到居然选她。”

 “她应该算是最合适的。她一直居住在北平府,平日里也没啥事,就一个劲的跟壮汉生孩子,总得给她找点事情做。不然真叫她用罗裙拴住一群人,我都担心她会在北平城下闹出事情来。”

 宁石戊如实说了他的看法。

 好姓是母系氏族,至少蛇好这一部是如此的。

 因此她对于贞操观念是完全没有的。

 对婚姻的态度,要么是走婚,要么是夜爬,反正怎么开心怎么来。

 辛屈远征三年,蛇好跟附近的一些部落壮汉,只要瞧得上眼的,就勾搭、野合等等,反正就这几年,蛇好的孩子都生了三个下来,跟数十男人有情人关系。

 这可数十人中,身份各异,三教九流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