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哀兵

  秋收。

  因为提前虞国开镰与抢收的原故,上危轭与燕国的隆蔚一起对平阳城外围的耕地下手。

  不过,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隆蔚所过之处,总是能遇到各种乱七八糟的埋伏。

  他曾经盘算过,或许是麾下出了内奸。

  但打了半个月,他才确定,并不是内奸,而是虞国这边的主要兵力,全部对准了燕国,仿佛就是为了单纯拖延燕国的军队一样。

  而平阳四周,只有几条河道,并未有高山险阻。

  隆蔚一看这么打不合算,毕竟平阳附近的粮田本就不多,单纯抢收,并不能影响后续局面变化。

  便命人绕开了平阳,尝试突入曲沃。

  不过想要解决曲沃,第一目标还是要进入翼城。

  翼城位于平阳与曲沃中间,同时翼城还掌握了通往隔壁上党盆地的通道。

  这就是为什么鲜虞小猪宁愿放弃拿下平阳,也要攻打翼城。

  因为拿下翼城,上党盆地的南部兵马就威胁不到他未来,甚至他还能想办法拿下上党盆地的南部,进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空间。

  不然真叫虞国覆灭之后,他跟上危轭罢兵休战,他就真的被堵死了发展出路,想要再壮大,是不可能了。

  只能当一个河东地区的边角诸侯。

  但这样做,他岂能甘心?

  他的目标,一直都是重新光复土方。

  虽然,土方已经崩解。

  只是随着安邑、曲沃被癸雪生连成一片,河东之地,基本上都成了虞国的土地。

  虞国,已经开始大规模从平阳将粮草,沿着汾水南下,大有准备放弃平阳的架势。

  只是他不明白。

  既然要放弃平阳,那翼城呢?

  真的不来打他?

  只是他的思考还没有结果,隆蔚带着兵马出现在了汾水畔,并且派人来跟他讨要一块土地驻扎。

  似乎是准备攻打曲沃。

  对于这个命令,鲜虞小猪的态度是抵触。

  他觉得隆蔚太贪心了。

  北唐与太原,基本上确定是你燕国的了。

  上危轭拿了平阳外加霍邑还不够吗?

  现在我要的是将邛方的三县与安邑、曲沃、翼城连在一起,彻底成为河东诸侯之长,这已经很克制了。

  难道你还要阻断我的机会?

  于是,鲜虞小猪想了想,把汾河西边的土地选了一块交给了隆蔚,而这里叫做襄陵。

  不让他来东岸。

  至于原因无他,就是防止这个家伙突然暴起,把翼城拿走。

  翼城,基本上就是他最后扩张的机会与方向。

  绝对不能丢。

  隆蔚拿到了交涉,然后皱眉看着襄陵(襄汾),虽然就在汾水边,可这里没人。

  是的没人。

  鲜虞小猪因为经年累月的交战,麾下精锐损失非常严重。

  为了安抚治下军功贵族们,他已经将所有收获的人口,充作奴隶发下去给军侯们了。

  这些诸侯们,现在主要在邛南县以南的河津地区与娄烦、岚县地区屯垦。

  换而言之,除了鲜虞小猪的鲜虞氏独自执掌翼城,其余鲜虞氏诸侯,全部在河津一带的飞地开荒。

  鲜虞氏的国家就是由三块疆域组成。

  即北岚县、南河津,东翼城。

  三个地方正好是将邛方的东面地区出入口全部扼住,与邛方东面的贸易,大部分都必须经过鲜虞氏地盘,然后被鲜虞氏抽税。

  这就是为什么鲜虞氏能在三家之中,明明实力最弱,偏生还能硬生生扛了几年。

  因为他不是一个氏族在单打独斗。

  他背后有一整个邛方当输血宝。

  邛方贵族们也不傻。

  燕国的平南将军府在榆林往延安、黄龙山方向快速扩张,而这些扩张路径的东面,全是邛方贵族的地盘。

  说到底,燕国的平南将军府,已经威胁了邛方的发展安全。

  这些贵族,选择支持鲜虞小猪的发展,并且让他占据一些关隘通道养着他,就是为了让他顶着燕国的压力。

  燕国多少是要点脸的。

  总不好直接抢夺自己的外侄的土地吧?

  这样一来,邛方发展空间虽然会受到限制,但只要随着人口增多,他们还是能积蓄力量,寻找突破时机的。

  因此没有人口的土地,在河东地区,实在太多见了。

  隆蔚过来之后,还得重新收拾,太麻烦。

  可惜,他也不好直接越境,不然太影响盟友的士气,最终他只能选择在襄陵筑一座寨子,暂时先休息。

  就在他忙碌的时候,平阳克复的消息传来了。

  上危轭趁着敌人南下撤退的时候,突袭了平阳。

  一开始这是个陷阱,上危轭差点就翻车了,要不是赶巧碰上了南下转运粮草的燕国船队,帮了他一把,上危轭非得死在平阳城内不可。

  不过现在平阳城被一把火烧了大半,上危轭损失惨重,最终不得选择驻留。

  然后隆蔚将目光放在了翼城。

  他在等一个消息。

  又两日,翼城北面遭到了平阳溃军的袭击,双方正在交战。

  隔天,曲沃出兵了。

  有足足两千精锐,从南方攻打翼城。

  鲜虞小猪带着三千人,死死扼守翼城,并且打退了北方袭击他的平阳溃军。

  但他没有求援。

  隆蔚看到这一幕,也没说什么,就自顾自的建城寨。

  本来这一次的合作,就是各个利益相关方默许促成的结果。

  所有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战。

  燕国想要的,无非就是调整山西局势,不让大邑商跟燕国直接撞在一起,进而加剧摩擦。

  之前的土方是够强,但很可惜土方野心颇大,部下四处开拓,到处搞事,注定变得太强了,会影响两家的发展。

  然后癸雪生的篡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于是癸雪生的虞国就诞生了。

  燕国也想看着山西变成一地散沙,然后就默许支持了鲜虞小猪与上危轭。

  不管最终谁当土王,事实上土方已经崩解了。

  不可能再回去了。

  就好像现在一样。

  鲜虞小猪只想当河东王,上危轭只想要当晋中王。

  燕国其实已经悄悄将这两家最后的势力范围框选好了。

  一切有条不紊。

  正好在燕国与大邑商之间,形成新的缓冲区。

  多好。

  然而,癸雪生却不这么想。

  他站在城外,看着翼城,眼底闪烁危险弧光:“果然如我所料,隆蔚没有选择来增援。

  燕国的目标,只止于太原。

  稳扎稳打的南下。

  这个辛屈,他不贪婪,甚至有耐心跟天下人慢慢玩。

  好事!天大的好事。”

  正呢喃着,忽然有快马赶来,带来了一个消息:“陛下,黎邑西部的沁源(沁源、安泽)、北部的皋狼山(榆社县、武乡县)、南部的濩泽(阳城县),分封给了三个氏族。”

  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眼睛越发雪亮与欣喜:“哦?哪三个?”

  “沁源封于简狄,赐简狄氏为太岳县伯。

  皋狼山封于有戎,赐有戎氏为涅城乡伯。

  濩泽封于子未,赐子未为阳城县侯。”

  “县伯、乡伯、县侯。”癸雪生呢喃着,“公族伯爵、多子族伯爵、公族侯爵。前两个应该是用来安抚子颂的,最后这个子未……何许人也?”

  探子听到这个声音,也似乎早就察觉他可能的问题,便解释道:“陛下,这子未,为公族大员,他亲自主持了这一次的朝贡新规,以及收拢地方外交权力的制定。”

  “原来是他。”癸雪生恍然,但随后嗤笑一声,“不过看得出来,这个子未应该得罪了很多人,不然怎么会将濩泽封给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