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甲莽夫 作品

第1753章 瘟疫啊!吃人的东西(第2页)

 “陛下,该回去了。”此时,曲灿伊在一旁提醒道:“早朝马上就要开始了。”

 “好,回去吧!”此时路朝歌已经消失在了视线之内,再留下也看不到什么了。

 路朝歌这边向着泉州方向进发,而此时的泉州和西江道交界的地方却给外热闹,仅仅几天时间,收拢泉州百姓的营地已经人满为患,瘟疫爆发的事情到底还是没瞒住,那些还活着留在泉州的人,疯狂的向西江这边涌来。

 “将军,已经有四万多人了。”中军帐内,郑洞国的亲兵前来汇报:“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天晚饭之前,会增加到近五万人。”

 “粮草还够用吗?”郑洞国不关心来了多少人,他更关心吃喝的问题。

 “够用。”亲兵说道:“西江城那边已经向这边运粮了,几个大粮仓同时开放,保证一线所需。”

 “营地里有没有爆发瘟疫?”郑洞国问道。

 “已经有人出现症状了。”亲兵说道:“随军的郎中也束手无策,他们简单的包扎还可以,这种问题他们解决不了,只能等长安城那边的消息了。”

 “你现在就去传令。”郑洞国想了想:“传令各地的郎中,让他们立即赶过来,只要能控制住瘟疫的蔓延,我替他向陛下请功。”

 “是。”亲兵应了一声就要离开,却被郑洞国喊住了。

 “长安城那边有什么消息吗?”郑洞国问道。

 “暂时没有。”亲兵说道:“不过,消息应该已经送到长安城了,那边用不了多久就会派人过来。”

 “年年没过好,还摊上了这么大的事。”郑洞国现在也是一肚子怨气,原本一切都挺顺利的,结果闹出了瘟疫这么大的事,现在卓彬炳逃跑都不是大事了,怎么控制瘟疫才是最关键的,无论如何不能让瘟疫蔓延。

 “进入江南的各个路口都封死了吗?”郑洞国问道。

 “封死了。”亲兵说道:“不过,这个办法只能挡住大部分人,还有一些我们都不知道的小路,很容易就会让人进入江南,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地方太大了,边界线也太长了,我们虽然人手充足,但是也做不到完全将人挡在外面,只能听天由命了。”

 “去他娘的听天由命。”郑洞国罕见的爆了粗口:“再传一道命令下去,命令各村、镇由退役老兵及青壮组建巡防队,阻止一切从泉州道出现的人进入村、镇,县、府我不担心,这些地方大门紧闭就能避免人员流动,可是村、镇则不同,立即把我的命令传达下去。”

 “将军,您只有节制军务的权利。”亲兵赶紧提醒道:“这涉及到了地方政治,若是让陛下知道了……”

 “少跟我扯这些没用的。”郑洞国不可能不知道轻重:“告诉那些道府、知府以及县令,现在就是战时,一切以我的命令为准,若是陛下怪罪下来,我郑洞国用自己的脑袋顶上去,绝对不会连累到他们身上,可若是把泉州过来的人放进去,那他们的脑袋,他们家眷的脑袋,一个也保不住,我死之前,也要把他们的脑袋全都拧下来。”

 这就是一个领军将军的决断力,为什么李朝宗和路朝歌可以放心把几十万大军交到郑洞国的手上,就是因为他们都知道,郑洞国又在关键时刻决断一切的能力,别小看了这一点,这绝对了一个将军能走到什么位置的上限。

 这条军令往大了说,你都可以说郑洞国谋反,可郑洞国现在不在乎这个,他相信李朝宗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现在最关键的是控制瘟疫的蔓延,至于最后要清算,他郑洞国接着就是了,更何况李朝宗还不是那种因为这点事就戕害一个领军将军的人,天下雄主四个字,可不是白说的。

 亲兵离开后,郑洞国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条军令意味着什么,可是他压根就不在乎,他郑家世代将门,轻重缓急他分的清楚,更何况他们一家老小的命都是路朝歌救回去的,若是这一次控制不住瘟疫的蔓延,他自己都认为对不起李朝宗和路朝歌。

 至于有人会参奏他有谋逆之嫌,他就更不在乎了,从到了凉州的那天开始,他就知道,李朝宗可能给你扣上数不清的帽子,但是绝对不会有谋逆这一条。

 整个大明,谋逆最简单的就是路朝歌,可人家李朝宗不依旧把兵权扔给他了吗?

 李朝宗是雄主,虽然平时看不出来,但是那广阔的心胸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反正路朝歌肯定是比不了,那就是个小心眼的。

 而这件事之后,他可能要面对的,他心里已经有了考量,瘟疫控制住了,他挨一顿军棍,然后该怎么赏赐就怎么赏赐,瘟疫要是控制不住,他挨一顿军棍,然后赏赐就不用想了。

 至于被砍脑袋这种事,郑洞国压根就不担心,大明将门排在第一的夏侯家,而排在第二的就是他们郑家,至于路朝歌所在的路家,你不能单纯的看成将门,所以不在将门之列。

 这两年,李朝宗大力扶持夏侯家和郑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夏侯家三兄弟在军中如鱼得水,郑家郑洞国这一代现在也大量充斥军中,他的两个弟弟如今已经做到了营将军,将来更进一步也是板上钉钉的事,若不是李朝宗的扶持,郑家也就郑洞国一人能进入军队,至于其他人就消停在家待着吧!一辈子也别想出人头地。

 而他的儿子,更是一天到晚和路竟择打的火热,这就保证了他们郑家的下一代,也会是军中宿将,这就是一个将门被扶持的好处,每一代人都会充斥军中,不过在这种扶持之下,你也要掌握好一个度,可别想什么不该想的,人家能把你扶持起来,也能把你摁下去。

 郑洞国现在也不想这些,他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控制瘟疫蔓延,剩下的事等长安城那边派人来了再说,只要在长安城那边的人赶到之前,江南地区没爆发瘟疫,他郑洞国就是大功臣,谁也不能无视的大功臣。

 命令一条一条从中军帐传出,此时就体现出大明军队军纪严明的好处了,不管中军帐内传出的是什么命令,都会被一丝不苟的被执行下去,哪怕这条命令违背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军令就是军令,军人在皇命之下之遵从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