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可 作品

第535章.冷剑玉心 4K(第2页)

 “哎呦。”紫衣捂着边脑袋可怜兮兮地往旁边缩缩身子:“文姨怎得突然打。”

 “别以为吾知道那点小心思。”

 文韵无奈轻叹声:“想套近乎还省省。”

 紫衣颇为狡黠地吐吐粉舌:“文姨别生气刚才说也真心话啦。”

 轰隆——!

 恰至此时天空上方蓦然传来阵闷雷般巨响。

 紫衣心头跳连忙仰头望去原本嬉笑神情顿时严肃下来。

 烈阳当空下道健壮笔挺身影正踏足虚空四周如有雷霆环绕激荡声势显得颇为浩大。

 “夫君...”

 看着上空浑身缠雷宁尘紫衣眼神中难掩惊叹之色。

 文韵所布置玄妙符印有非凡之能仅仅四枚符印就足以封锁她切行动令她寸步难行。

 可就如此厉害符印如今赫然有数百上千枚环绕在宁尘周身组成道道连环相扣大阵激发出惊天动地恐怖震荡似乎足以将整天地都完全镇压。

 而就身负如此庞大符印大阵宁尘如今依旧行动自如在苍穹之上肆意挥洒拳风刀劲拉开架势打出阵阵呼啸声势。

 在阳光映照下遥遥望去仿佛尊遥可及武神之影眩目令难以直视。

 紫衣都禁暗暗低吟道:“夫君知觉中都强悍到种地步。”

 “没错。”

 文韵微微颔首道:“魂魄与肉身都得到六法之力几番锤炼又得圣者垂青算开花结果堪称圣境之下最强体魄。要想限制行动远非种程度符印所能办到。”

 “......”

 似察觉丝异样文韵由得瞥她眼却见娇俏少妇脸色渐露羞红似乎想到什么合时宜场面样。

 “们二将来有时间慢慢耕耘。”

 文韵淡然回眸随口说道:“如今还将心思放在修炼上。”

 “咳咳!”

 紫衣顿时呛咳几声满脸绯红地捂嘴语心中更羞涩尴尬万分。

 可她满脑子想入非非仅仅只下意识回想起前几天皇宫里那晚而已。毕竟都被折腾到哭叫求饶当然印象深刻...

 ...

 轰隆!

 雷霆轰鸣再起而宁尘挥舞拳头也随之顿。

 “呼——”

 缓缓呼出口热气浑身上下升腾着赤黑烈火每寸筋骨皮肉都如同完美无瑕神兵在上千枚符印镇压下依旧坚可摧。

 身形昂扬笔挺褪去外袍后健硕半身仿佛都闪烁着阳光般色泽展现着至阳至刚雄壮气魄。

 “——压力确小。”

 宁尘低头看着握紧右拳暗自思忖。

 眼下有文韵出手帮忙也算能放开手脚练武回。而正如此才能感受到自身还有多少缺陷何处仍需补足提升。

 “种程度还远远无法与圣者境存在交锋。”

 宁尘深吸口气猛地回首看向后方。

 在数十丈开外文韵知何时已漂浮于此。

 她手执着琴弦玉剑神色清冷道:“休息时间也差多如今可准备与吾再战第二回?”

 “啊。”

 宁尘咧嘴笑笑重新摆开迎战架势:“当然奉陪到底。”

 话虽轻佻但此时眼神却十分锐利凝重。

 当初双方虽在魂海之中有过两回交手但也很清楚文韵当时展现出实力根本就算上‘战斗’充其量只与晚辈戏耍玩闹番而已更何况当时其魂力孱弱还远远无法发挥出圣境手段。

 时辰前才真正亲身体会到眼前位孤傲清冷三天域之主究竟何等强大。

 “次要坚持炷香时间。”

 文韵嗓音愈冷缓缓提剑道:“若办到身上符印就再加百枚。”

 宁尘脸上战意昂扬笑意歪悻悻干笑声:“文姨果真位严师。”

 “若严苛如何能有感悟与突破。”

 文韵冷眸凝起骤然寒声道:“若再多嘴再加百枚...出招!”

 话音刚落其手中看似纤细脆弱玉琴之剑骤起寒芒无声无息剑锋仿佛划开时空化作抹澄澈光影撕开整虚界天幕!

 “嘶!”

 宁尘瞳孔骤缩险之又险地仰头避开剑。

 当即抛开所有杂念静心凝神反手轰出数拳。

 但凶悍反击皆被文韵以玄妙身法轻松闪开同时又有密密麻麻剑影反手刺来几乎将所有闪躲退路尽数封锁仿佛充斥着铺天盖地般无穷杀意!

 铛铛铛!

 宁尘面容肃穆双拳急闪将袭来剑影接连震散。

 正要挥拳反击抹纤细倩影却如鬼魅般出现在前剑影如影随形霎时贴身划过。

 只见得空中再度迸发出耀眼光芒两道身影闪烁碰撞可见状况交锋之激烈。

 “......”

 而等恐怖场面看得下方紫衣已惊叹连连。

 “厉害。”

 自家夫君能在千枚符印镇压限制下依旧爆发出如此强悍力量。而那位修炼阵道文韵看似文文弱弱但实际施展出剑法招式却凌厉如此匪夷所思。

 以她魂力根本都难以捕捉只能依稀瞧见宁尘被慢慢逼入下风败相渐露。

 ..

 双方鏖战许久后只见道缠火身影轰然砸落山顶。

 待烟尘稍散宁尘满身狼狈坐倒在地仰头喘着粗气整汗如雨下。

 “还棋差招。”

 “夫君很厉害啦~”

 紫衣快步走来笑吟吟得帮擦擦脸上汗水:“第回夫君可几十招数就落败如今却能撑住半时辰都要以为夫君能赢过文姨呢。”

 “被路压着打哪来什么有胜算样子。”

 宁尘有些哭笑得又转头看着文韵从空中翩然落下:“文姨多谢留手。”

 “躲得。”

 文韵负剑淡淡开口神色清冷依旧。

 但在此刻她心中却泛起丝...赞叹。

 虽然尚且生涩但尘儿已经在摸索着天元手段。并借着交锋之际断打熬锤炼印证推演着天元之道。

 短短半时辰其进步之快堪称惊。

 天元已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