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尔wr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八章 空棺疑云

 第四百二十八章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轮回! 

 常二在生时一直在衙门旁讨生活,干的是配药、抓药,看伤病人为主的营生。 

 往来的是衙门行刑的差役,打官司的家属,接触的也多是衙门官司行当的事。 

 却没料到他身故之后,家里人竟然走起了这样的老路,也因他之事打起了官司。 

 “打官司可不便宜啊——” 

 武少春叹道。 

 常家人既然对常二生前的事了如指掌,那也应该知道打官司要耗时耗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不便宜,五嫂家里的地也卖了几亩,还不够呢。” 

 刘三爷道。 

 提及卖地,常五嫂旁边的那男子脸色立时暗淡了下去,眼中隐隐流露出不快之色。 

 草棚内的其他几个披麻戴孝的人也十分不安,其中一个妇人更是双眼通红,听到此处情不自禁拿手捂嘴,强忍哭声。 

 赵福生的目光落到那两盏白灯笼上,只见那灯笼的下摆各系了两条艳红的绳子。 

 惨白之中挂一点红,这种截然相反的色调带来的不是喜庆,而是令人格外不安的诡异。 

 “那不够的咋办?”孟婆叹了一声。 

 其实从灯笼上挂的红彩、哭泣的女人,还有先前陈母说过的话,孟婆已经猜到了端倪。 

 常五嫂冷笑: 

 “不够自然有不够的办法。” 

 她在常家积威甚重,这样一说,那男人的连忙瞪了哭泣的女人一眼,女人转过了身去。 

 “反正凑了银子,非要讨回这个公道不可。”常五嫂恨恨的道。 

 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赵福生是旁观者,听常五嫂、刘三爷提及这桩事,心里已经有了谱,猜到了常二的岳父兼师父估计是个摊上了事儿的倒霉蛋,凭白无故沾惹了一桩官司。 

 遇上常家这样死活要跟他斗到底的人,这杨开泰恐怕要脱一层皮。 

 她心念一转,接着再问: 

 “老前辈,你家二儿既然早前在金县做学徒,也就是说此地距离金县是不远的?” 

 常五嫂点头: 

 “我们是金县治下的庄子,名为五仙观——” 

 张传世闻言咂舌: 

 “我的个乖,这名字太大了些,也不怕压不住。” 

 刘三爷笑道: 

 “我们村出了好些能耐人,二娃要是不死,那也是大大的人物呢。” 

 常五嫂又开始哭自己苦命的儿。 

 “此去金县大约有多远距离?”赵福生再问。 

 刘三爷就道: 

 “不远,若是步行前往,约三十来里路,若是脚程快,只消走上四个多时辰就到了。” 

 “……”张传世一听要走四个时辰,顿时面色惨白,嘴快道: 

 “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啊?” 

 “这个时节路不好走,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坐车,但山路不好走,也快不到哪去,只是少费些劲。”刘三爷老实说道。 

 “你们这五仙观可有人借车?”赵福生说到这里,心念一转: 

 “租也成。” 

 她这样一说,刘三爷倒面露迟疑。 

 他回头看了常五嫂一眼,常五嫂抹泪的动作一顿。 

 “我家倒有牛,可以套车进县——”她说道,“我家的牛车不租不借,但是——” 

 常五嫂说到这里,顿了一顿。 

 赵福生听出她言外之意,顺势问她: 

 “那老前辈不知有什么用得上我们帮忙的?” 

 “我们正好明儿要入县一趟,缺些人手帮忙,我看你们这些人中有膀大腰圆的,不知肯不肯帮我们出个力。”常五嫂就道:  “如果你们答应,正好就一起入城。” 

 “你说来听听。” 

 赵福生爽快的应承。 

 常五嫂道: 

 “我们去县里有些事,要收一笔款子,对方仗着家大业大不肯付钱,你帮我们一个忙,将债要回来,顺便拿着钱送去县里,请人帮忙打官司。” 

 她补充道: 

 “这些钱不少,怕对方给了使阴招子,又再想方儿的抢回去。” 

 这个要求并不为过,赵福生爽快答应: 

 “可以。” 

 常五嫂闻言大喜,提了拐杖敲地: 

 “那就再好不过,诸位既然愿意帮忙,那也是我常家的朋友,大鱼大肉的供不起,那么一顿菜粥稀饭总要请的。” 

 她展现出好客本性,邀请赵福生: 

 “不如几位今夜暂时歇在庄中,凑合一宿,明早一起上路,行不行?” 

 赵福生点头: 

 “行。” 

 一商议之后,常五嫂立即便让家里人备些吃食,还与刘三爷商议把镇魔司一行安置在庄子里。 

 闲谈之中,赵福生也摸清了五仙观的村民数量并不多,但因距离县城不远,村子的人生活还算过得去。 

 刘三爷类似村中的村老,村子有个什么大小事都由他作主。 

 他帮着分派人手,招呼村民收拾家里,把镇魔司、卢家人分别安置进村民家中暂借宿一晚。 

 正说话间,外头开始飘起了毛毛细雨。 

 刘三爷道: 

 “哎呀,又下雨了。” 

 他伸手捂着脑袋: 

 “今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入冬之后倒是下了好几场雨。” 

 上阳郡已经位靠北方,冬天本该干躁,可今年却频频下雨。 

 他说者无心,但赵福生等人却听者有意。 

 武少春脸上露出警惕之色,与赵福生交换了个眼神,接着状似无意的问: 

 “今年这天气古怪,想必不大吉利,县里是不是死了很多人啊?” 

 刘三爷一面招呼村里人搬凳子进草棚下,一面以手挡额,顺势回了武少春一句: 

 “这年头,哪年不死很多人?” 

 毕竟是村里人,通讯落后,阻碍了他的见识。 

 虽说他的见识要比其他村民高点,但仍没听出武少春言外之意。 

 “哎呀!” 

 就在这时,草棚下的一个乐人突然惊呼了一声,引起了众人注意。 

 大家转头望去,便见那怀抱着二弦琴的一个老头慌忙站起了身。 

 他身材矮瘦,留了稀疏的山羊胡子,嘴里牙都缺了几颗,一手抱瑟,迭步后退,另一只手指着棺材的方向: 

 “那棺材好像在淌水。”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下看,目光刚刚移到棺材下部,突然庄子外狂风大作,先前还是绵绵细雨,顷刻间乌云盖顶,像是雨要变大了。 

 两盏悬挂在外的灯笼疯狂的摇晃,内里的灯具打倒,溢出来的油瞬间将灯芯淹熄。 

 同一时刻,棺材尾部摆的灵堂上供奉的香烛尽数熄灭,先前还被火光照亮的灵堂瞬间陷入黑暗里。 

 这一突如其来的异变可将庄内的人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