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140章 亲事

以前季汉困于蜀地的时候,诸葛丞相恨不得把一个钱掰成两个钱来花。

 

又是和东吴,又是抑豪强,又是兴水利,从锦城的都江堰,到汉中的山河堰, 怕的就是粮食不够吃。

 

逮住一只土鳖就死命薅羊毛。

 

为了能持续薅,甚至连特区都能给土鳖开出来。

 

差点没把某只土鳖给薅成光头。

 

忆昔叹今,那个时候谁能想到,大汉还能这么富的一天?

 

诸葛长史轻车上任,一开口就是拿些南中土特产给大伙尝尝。

 

管你是什么太原王家还是郭家?

 

甜不甜?

 

就问你甜不甜!

 

够胆就说它不甜!

 

就算在工业信息时代,这个玩意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

 

仍处于半奴隶社会的三国时代,哪个敢说不甜?

 

什么叫财大气粗, 这就叫财大气粗。

 

本来并州的大族,一开始还觉得让自己前来迎接并州刺史府长史,有点大题小作。

 

并州刺史过来的时候,咱们过来迎接,那还说得过去。

 

现在区区一個长史过来,又让咱们过来?

 

真当我们不要面子?

 

可是……

 

可是面子又不能当饭吃,对吧?

 

但糖是真的比饭还好吃。

 

所以当诸葛长史拿出一些南中土特产给大伙尝尝以后,宴席的气氛就突然热烈了许多。

 

作为太原大族之首的王郭两家,一反开始时的矜持,亲自起身向诸葛长史敬酒。

 

诸葛长史自然是来者不拒。

 

他笑吟吟地看着大伙越喝越高兴,脸上的笑容越盛。

 

自大人领军北伐时起,阿弟对陇右所用的,一开始就是这个办法:

 

一手红利,一手暴力。

 

听话的就给红利,不听话的就给暴力。

 

一直到现在收复关中并州河东,这仍然是个好办法。

 

很简单,很老套,但很管用。

 

红利不是白拿的,拿了好处, 就要听话。

 

诸葛长史不懂什么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他知道, 这些红利,其实就是朝廷影响,或者说遥控地方,瓦解地方大族抱团的牵线。

 

若是有人拿了红利又不听话,朝廷就会扯一扯这些牵线。

 

这些牵线想要让你做什么动作,你就得做什么动作。

 

当然,不排除有人目光卓越,看出吃下这些红利的后果。

 

但那又如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除非你能拿出更大的红利,否则,就算是同族,也会有人把你顶下去——你不愿意,有的是人愿意。

 

正所谓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口号再响,能当饭吃吗?

 

苍头黔首都知道尽可能地往家里多扒拉一亩三分地呢。

 

不然怎么让家里人多吃一口饭?

 

这一场宴席,直到天色开始变得暗淡,主客这才尽欢而散。

 

走出刺史府,郭配上了马车,马车行至街道某个阴暗的角落, 忽又停了下来。

 

但见郭配掀起车帘,下了车,静静地站在那里。

 

不一会儿,王家的马车出现在后方,也跟着停了下来。

 

郭配走过去,上了王家的车,一前一后两辆马车,又开始辘辘地向前驰去。

 

车内在经过最初的静默之后,郭配率行开口问道:

 

“你怎么看?”

 

王晨面色有些复杂,答道:“当是欲仿凉州旧事吧。”

 

郭配闻言,有些不耐烦: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在说,你们王氏是个什么打算?”

 

王晨有些奇怪地看向对方:

 

“这么大的好事,自然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难道还会往外推?”

 

郭配一怔,似乎有些意外王晨的顺理成章,他提醒道:

 

“你别忘了,我们王郭两家,可是在魏国下了不少功夫。”

 

无论是王凌也好,郭淮也好,两人在军中职位都不算低。

 

在郭配看来,宴席上再怎么热情,那都是逢场作戏。

 

关系到族中的命运,哪有那么简单就决定下来的?

 

有商有量,才是正常。

 

王晨吐出一口酒气,靠到马车车壁上:

 

“我没忘记,正是因为没有忘记,所以才决定参与发卖之事。”

 

王家经长安之乱后,族中的主要人物皆丧命,可谓是元气大伤。

 

如今王氏的主事人,正是王晨与王凌两兄弟。

 

王凌远在扬州,王晨就是太原王氏老家的话事人。

 

他做出的决定,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了王氏的意见。

 

但郭氏不一样。

 

就算是在胡人劫掠太原与河东的时候,郭氏作为地方大族,筑坞寨自保,没有遭到太大的伤害。

 

所以这等大事,郭配一个人无法作出决定。

 

王晨似乎看出了郭配的犹豫,语气幽凉:

 

“记得七八年前,魏平帝(即曹叡)犹在的时候,宫内有郭贵人,甚得平帝所宠,乃是出自西平郭氏。”

 

说到这里,王晨眼含深意地看了一眼郭配。

 

“西平郭氏,虽说比不过太原郭氏,但好歹也算是地方豪族。”

 

“汉国定西平郡的时候,没有对西平郭氏动手,但萧关一战时,郭氏欲举兵响应曹真,最后么……”

 

王晨再说下去。

 

最后自然是被灭族。

 

听说领军灭其族的人,现在就在并州,姓刘,名浑,字破虏。

 

“这么多年来,我们王家,才恢复了一些元气,可比不过你们郭家人丁兴旺。”

 

王晨叹息一声,“我不是不知道,官府给的好处不好拿。但不拿的话,那就是说明你跟人家不是一条心。”

 

经营家族,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太原的地界,就这么大。

 

伱不拿,别人家拿了,到时候压力可不止来自官府,还会来自别人家,甚至来自同族。

 

郭配皱眉,总感觉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这季汉的官府行事,怎么是这副样子,莫说是魏国,就算是与后汉相比,也大有不同……”

 

以前地方官府,没有他们这些大族的配合,莫说是传到乡里,就是城中都有可能传不出去。

 

哪像现在的季汉官府,居然敢逼迫他们行事?

 

真是太嚣张了!

 

“因为他们不需要依靠我们也能成事啊!”

 

王晨倒是看得清醒:“季汉的府库里,有足够的钱粮,季汉的考课法,能选出为他们所用的良才。”

 

同时兴汉会手里,还掌握有天下最赚钱的生意。

 

在以前,世家大族的耕读传家是:

 

耕,意味着掌握着庞大的人口和土地,垄断了生产资料。

 

读,意味着掌握着学问,垄断了智力资源。

 

朝廷想要治理天下,不依靠他们这些世家豪族,难道依靠那些一无所有的泥腿子吗?

 

当年刘玄(即更始帝)称帝,滥授官职,多有群小贾竖,膳夫庖人,三辅由是政乱,时长安语之: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由是民心尽失,守着关中这么好的地利,又有大义名分,更始帝居然没能当几年皇帝,就兵败身亡。

 

泥腿子懂什么?还想靠他们治天下?作梦去吧!

 

耕可以靠抢,但读那是想抢,就能抢的吗?

 

可是谁又能想到,以兴汉会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会有印刷术、造纸术、标音字典等等这些大杀器?

 

现在世家大族的耕读传家,就变成了真的只是耕读传家,混个温饱。

 

王晨不知道什么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他知道:世道已经变了。

 

“王兄,我们不能再拿以前的老眼光看季汉了,以前那一套,大约是不管用了。”

 

“我们王家,在魏国那边也不算太差,不用太担心,在汉国这边,反倒是要费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