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22章 魏氏兄弟(第2页)

 这是不相信学生吗?

 这根本就是不相信自己这个儿子!

  遇到这么一位性情如此恶劣,私心如此之重,偏偏眼界又如此低的大人,魏容也是无奈。

 先帝的破格提拔,丞相的宽宏包容,让自家大人似乎有些忘乎所以。

 真以为这世间的人,都能如先帝与丞相那般待他?

 知道先生的名号是什么?

 咳咳……

 不说先生,就是司马懿,恐怕也是早就把自己这位大人算得死死的。

 还想反攻?

 拿什么去攻?

 只是现在说这些,于上党战事已是再无补益。

 毕竟就连先生都没想到上党会变成第二个荆州。

 幺妹绞了绞手指:

 “可是,要是上党战事不谐,那会不会连累到阿郎你?”

 听到这个话,魏容澹然一笑:

 “我是先生弟子,又是学院学监,平日里既不涉朝堂之事,又不沾军中之事,只要先生不开口,谁会攀扯我?”

 看到魏容从容的模样,幺妹这才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魏容摇头笑道:

 “说了半天,原来你是为了这事而来。我觉得,你还是赶快回去,看好交易所。”

 “这战事一起啊,粮价多半是要上涨了,你恐怕又有得忙了。”

 “怕什么?别人不知,难道我还不知大汉的粮价能到哪一步?”

 提起这个,幺妹底气就足了,但见她冷笑一声:

 “想涨啊,就让它涨呗,我看谁的胆子这么大?长安城的城墙可比锦城高,渭水也够宽够深。”

 “去去去!吃饭呢,跟我说这些,扰人胃口!”

 ……

 “杀!”

 “轰隆隆……”

 倚高处而守的汉军,不断地往

 不少魏军没等冲到半山腰,就往往被砸得死伤惨重。

 此时此刻,恰如魏延攻打高都城时的彼时彼刻。

 只是守在高都城最高处魏昌,看着漫山遍野的魏军,仍是绵绵不绝地杀过来。

 他的脸上,忧虑之色却是越发浓郁。

 前番大人攻城,已经是把高都城打得残破不堪。

 大人领着大军离开后的第二天,魏贼就开始攻城。

 很明显,贼军的主意,要么是要把大军拖延在高都城,待壶关长子的贼军准备完毕,再对大人前后夹击。

 要么就是想强攻下高都,然后配合长子的贼人,对大人进行前后夹击。

 这是摆明了车马的事情,根本没有掩饰的必要。

 但对于魏昌来说,就算他知道了魏贼的想法,却是根本没有一点办法。

 幸好高都城是依山而建,自己可以依山而守,这才凭借地利,堪堪阻挡住想要通过高都进入上党的贼人。

 但面对绝对优势魏军,魏昌心里根本没有一点底。

 事实上,他曾有心想要劝大人,干脆放弃高都城,也不要匆忙领兵回师长子。

 而是把兵力收缩到高平关,守住从河东进入上党的隘口,卡死长子与高都之间的交通要道。

 如此一来,就算是魏贼占据了整个上党,但只要高平关掌握在大汉手里,上党就会被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无法相互呼应。

 魏昌知道,自己跟随大人从军十数年,他都能想到的事情,大人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但以大人的性子……

 唉!

 正在想着,只听得山下的战鼓声又起,才被刚刚逼退的魏贼,立刻又组织了另一波进攻。

 魏昌按了按胸口,他可以感觉到,藏在贴身之处的那封信。

 那是自己阿弟写来的,这封信,连大人都不知道。

 “来人,随我杀贼!”

 魏昌放下手,勐地拔出腰间的长刀,大喝:

 “杀!”

 ……

 一直在另一个山头观看战事的司马师,看着将士再一次被汉军逼了下来,脸上本是没有什么表情。

 但当他看到对面山头的汉军帅旗的动静,眼角的肉瘤勐然抖动了一下,甚至染上了些许血红。

 同时他的脸上突露喜色,以拳击掌:

 “贼子帅旗这般动静,根本就是主帅亲自上阵了!”

 “吾观前番战事,只道魏延留下的,必然是精兵。”

 “却是没有想到,此贼如此轻视我,所留守兵如此少,哈哈,哈哈哈!”

 “来人,传我军令,继续派出第四队!”

 虽然后续的轮番进攻仍是被打退了,但司马师却是没有任何的失望。

 相反,他十分满意。

 “今日贼子主帅如此动静,要么是贼子兵力不足,要么,就是贼帅是个轻躁易动之辈。由此可见,破贼就在这数日之间!”

 眼角的肉瘤,已经变得油亮鲜红。

 而在对面的高都城,魏昌正在把刚写完的急信塞到信封里。

 只是在准备封口的那一刻,他面上又现出犹豫之色,想了想,再把信纸抽出来展开。

 读了一遍,看着里面有什么不妥。

 如是再三。

 但最终,他还是把信放下,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走到外面。

 看向对面山头山谷的星星点点,魏昌咬了咬牙,终于又转身回来,把信最后一次塞到信封里,然后封死。

 次日,天还没亮,从高都城派出的传骑,就火急火燎地向着长子方向驰去。

 ps:

 说魏延强行降智的,我认为不算吧?

 这本来就是历史上魏延的性格。

 我知道不少人都在替魏延惋惜。

 但我们要从阿斗甚至蒋琬等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你就算是有天大的委屈,能把私人恩怨凌驾于国家存亡之上?

 若非诸葛死后还能诈退一波司马懿,而是让司马懿有机会追过来。

 魏延把北伐大军回到汉中的阁道烧了,自己又领军跑到前面想要把所有人退路堵死。

 到时候北伐大军进退失据,司马懿一波就能把蜀国主力带走。

 我每每读到这段历史,稍稍代入一下阿斗,都觉得后背在发凉:

 你这是忠心?这简直就是要陷蜀国于死地。

 丞相才死,你为了自己的私怨,甚至连大军可能会葬送在司马懿手里都可以不管不顾?

 国家在你心里处于何地?天子在你心里处于何地?

 这一次丞相死了都还得替你兜底一次,那下一次你再闹出事情来,谁来兜底?

 我驾驭不住你,你又有如此大的破坏力,我还不如干脆弄死你算了。

 诸葛当年为什么要劝刘备弄死刘封?

 所以我觉得,三国志里说诸葛吩咐杨仪姜维等人,让他们在自己死后不要管魏延,直接退兵,还是有几分可信的。

 因为就算历史反过来,魏延最终弄死了杨仪。

 但回到蜀地以后,以魏延的性格,他迟早也会落个像杨仪一样的境地。

 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我驾驭不住你,你又不把我放眼里,我留着你做什么?

 就算蜀汉再没有轻易杀大臣的传统,但把你闲挂起来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以魏延的脾气,会干出什么事,谁也不能保证。

 说白了,魏延的性格和行事,注定了他无论是在哪个时空,都是个悲剧。

 包括现代。

 除非刘备或者诸葛比魏延长命。

 但天下又有几个刘备和诸葛?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