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71章 乞骸骨

 “大司马对裴文行倒是没有动怒,反是说裴文行素来有进言庄正之名,弃恶投明,品性不改,殊为可贵。”

 “他承认推行新政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难以避免。而裴文行所提出的弊端,犹为明显。”

 “不过不能因小疵而否玉璧,朝廷可多派遣使者巡察,以匡纠偏差。”

 皇后闻之,颔首赞同道:

 “大司马坚守原则而不失分寸,闻恶言而不怒,颇有胸襟雅量。”

 谁料到阿斗听到这个话,却是忍不住地笑出声来:

 “胸襟雅量,那是对自己人说的。冯明文的名号你还不知道?心狠手辣小文和,上党豪族闹出这么大的事,他定是要下死手的。”

 “嗯?”皇后一怔,“莫不成冯大司马还有后手?”

 “那可不?”阿斗脸上颇古怪之色,“他借由裴潜提出的问题,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建议彷前汉陵邑制度,在长安北边建通邑,以通九原。”

 “通邑?”

 皇后有些不明所以。

 但前汉的陵邑太过有名,她又隐隐有所猜测。

 “正是,通邑。”阿斗点头,“今关中虽已光复,但常年战乱,民生凋弊,百姓十室九空。”

 “关中虽与九原有秦直道相通,但终是民力贫乏,难以为继。”

 “故而不若在长安北边,设城邑,迁关东世家豪族以实之,以通九原,故称通邑。”

 “如此,一来可以巩固北疆,二来可以增强关中民力,三来可以削弱关东世家,避免他们在州郡地方为祸,四来嘛,这通邑将来还可以作大汉的陵邑。”

 饶是以皇后之慧,听到这一策,都忍不住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说,推行新政是在掘世家豪族的根基,那么,这通邑之策,根本就是拿刀放尽他们的血,剐尽他们的肉啊!

 但皇后又不得不承认,站在皇家及巩固大汉根本的角度,这一策,确实让她心动不已。

 “妾收回方才的话,这冯明文诚如陛下所言,一如以往,从未有变,委实是心狠手辣小文和!”

 怪不得石包这等酷吏能在他的门下如鱼得水。

 皇后话犹未尽,在她看来,冯明文表面看起来是赞赏了裴文行几句,实则是转手就抡起大棒敲了对方一个闷棍啊。

 你裴文行不是想要为民请命吗?

 不是想要给上党豪族说情吗?

 好,那我干脆当着你的面把他们乱棍打死!

 杀人还要诛心!

 偏偏冯明文还是站在国家大义上来提出此策,让人驳无可驳。

 与尽快巩固和加强大汉的基本盘相比,那些心怀不轨,或者可能心怀不轨的关东豪族算得了什么?

 后汉之没,那些关东世家豪族,有一个算一个,全诛之可能有偶尔错杀。

 但隔一家夷一家肯定有漏网之鱼。

 “是啊,大司马说了,关东世家豪族,多附逆贼,此举正是让他们戴罪立功,以证己心。”

 阿斗有些感叹,“大司马的言辞,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无可反驳。”

 要不说巧言令色呢?

 张皇后亦是有些神往之色,此等风采绝伦的人物,幸亏是汉臣,而且还是天子连襟。

 如今天下大势已经越发明朗,待大汉正式兵出关东之时,就是决定天下命运的时候。

 到那时,关东世家豪族就算是再不情愿,但在大汉铁蹄兵锋之下,他们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选择与伪魏共亡,一个是西迁入关中。

 与伪魏共亡,就算不亡族,相信以大司马的手段,基本也可以让他们与亡族差不了多少。

 而西迁入关中,多少还存了一线希望。

 毕竟在大汉科考制度下,只要他们的子弟足够争气,说不定还能在关中重新立足。

 如何选择,这还用想吗?

 因为根本无从选择。

 张皇后已经可以遥想大汉平定关东后的盛况。

 “虽说此举可能让有些关东世家下定决心要困兽犹斗,加大平定天下的难度,但只要大汉将士能一战成功。”

 “那么大司马此策,至少可为大汉奠定百年安宁之基。”

 张皇后不由地感叹,“大司马,非常人,行非常之事,真英雄也!”

 大汉将士能剪除伪魏,平定关东吗?

 至少皇后是不会怀疑的,甚至坚信不疑。

 只是想起这等人物,日后可能会成为大汉权臣,张皇后又有些郁闷。

 冯明文此人,虽说有深谋远虑之名,但多是习惯以堂堂大势威逼对手。

 做他的盟友,很快乐。

 但做他的对手,就很难受。

 因为你总是会有一种有力无处可施的憋屈感。

 只不过皇后想想自己的情况,知道现在思考这个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况且上党一役之后,陛下已是心生厌政之意,心有退缩之想。

 毕竟反正丞相时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对于陛下来说,冯明文可比相父好相处多了,更加易于亲近。

 】

 以陛下的脾性,冯明文之能,众臣之望,皇后深知,冯大司马的位置,大约已是不可动摇。

 至少在剪除魏贼,甚至平定东吴,一统天下之前,只要冯大司马不生异心,陛下估计都不想再生事端了。

 一念至此,皇后顿生无力之感。

 和臣子争夺陛下的心,感觉好累。

 不过倒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知道裴潜此人,似有所谋呢。

 皇后一边想着,一边笑着问道:

 “想必陛下说听他们吵了大半日,正是因为此事吧?”

 阿斗苦着脸,说道:

 “正是。那裴文行欲为上党士吏请命,谁料到居然得了这么一个结果,如何能甘心?”

 “只是这一回,就连大将军都觉得大司马此策颇是老辣,裴文行无奈之下气极。”

 “唯有连连追问大司马,上党苛政犹未解决,将如何保证西迁豪族时,地方官吏不行逼迫良家之事。”

 阿斗说到这里,又挠了挠头:

 “听闻裴文行之子,正是拜于冯大司马门下,他在朝堂上如此举动,却是让我有些想不通。”

 皇后却是笑道: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陛下不见魏文长之子乎?”

 “且事有反常,必有其因。”她的脸上若有所思,“世之所知,大汉对关东,乃至中原世家并不待见。”

 “上党之事后,但有所见者,都能料到,日后对他们只会更加苛待。”

 “以河东裴氏的地位,裴文行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话未言尽,皇后就发一声冷笑,“其图谋,怕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