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826章 且同归且同归

与张星忆了这么些话,冯永心里却是别有一些感动。

 

他知道,张家娘子就是担心自己一时想不到这些事,所以才特意偷偷溜出来提醒自己。

 

心里正在自恋地想着美人情深,哪知张星忆却在临走前,却是踮起脚,凑到他耳边悄悄地道:

 

“你可别忘了自己昨夜,当着陛下与皇后的面,应承了我何事。”

 

冯永一愣,暗道我昨日应承了你何事?

 

他转过头去,正要问个清楚。

 

哪知张星忆却是狡黠一笑,不给他问明白的机会,直接一蹦一跳地走了。

 

冯永自知自己有酒后有点爱胡咧咧的毛病,可是最多也就是吹个牛什么的。

 

只是想起张星忆昨走时那一笑,冯君侯心里就是有些发毛。

 

本以为是想让吾酒后失德,没成想却是让吾酒后失言。

 

也不知是我想得太多,还是对手想得太少。

 

冯永左思右想之下,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起自己昨日酒后究竟了什么话。

 

想起张星忆那狡黠一笑,想来她定是有心设计,她若是故意不,自己只怕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昨日在场听到的还有两人,一个是阿斗,一个是皇后。

 

找皇后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想起那个憨厚的胖子,冯君侯心里就禁不住暗暗盘算:此事不得还是要从阿斗嘴里套出话来……

 

大不两时候塞点好处?

 

虽然汉中东边的曹贼未退,但大汉高层的几位大人物还有心情在这里勾心斗角,那就已经表明汉中大局已定。

 

事实上,这一次曹魏进犯汉中,在曹睿与曹真的秘密计划里,司马懿这支偏师,就是为了吸引汉军主力。

 

在子午谷的疑兵被发现后,司马懿就要拖住汉中的汉军,不让他们增援陇右,乃是最为凶险的一路。

 

谁知意在陇右的曹真主力被冯永大破于萧关下。

 

唯独司马懿从西城逆水而上,一路斫山开道,水陆并进,顺利到达汉中,甚至还攻占了新丰县等地,取得了胜。

 

虽然一直没有与子午谷那边没有取得联系,但司马懿只当是汉中连日大雨,所以曹真失期。

 

浑然没有想到,这是曹睿与曹真一起布下的大局。

 

而他自己,也只不过是这局中的一颗比较重要的棋子而已。

 

得知诸葛亮亲自领军前来,司马懿心里不禁就是有些进退两难。

 

他倒不是怕了诸葛亮。

 

毕竟司马懿自己领军的时间要比诸葛亮长得多,而且在独自领军之前,他就一直在军中出谋划策。

 

而诸葛亮唯一能拿得出的战绩,也不过是一个陇右之战。

 

故对于诸葛亮,司马懿即便是没有看轻,但亦不会太过害怕。

 

他犯愁的是,皇帝让他从东边领军伐蜀,与大司马汇于汉郑

 

如今大司马久未知消息,而汉军主力又向己而来。

 

那自己是应当继续停留在此处等大司马消息,还是退回荆州?

 

若是继续停留,看那诸葛亮亲领大军前来,只怕大司马已然失利。

 

但若是没有陛下旨意的情况下,见敌而退,到时只怕要落人口实,自己望风而逃,畏蜀如虎……

 

正在犹豫间,突有部将进入帅营,奋然请战:

 

“大将军,那蜀虏大军前来,不若让末将前去先挫他一番锐气。”

 

司马懿闻言,当即舒了一口气:“有牛将军在,却是解了吾一番心事。”

 

他心里想着,若是能派出先锋,先折诸葛亮锐气,吾进退之间,则有更大的余地。

 

于是派了一部人马给牛金,让他前去试探虚实。

 

同时司马懿又抓紧时间,往子午谷那边加派不少人马,探听消息。

 

子午谷的起始之处,与汉水相交。

 

而司马懿又是沿汉水西进。

 

可是这么长时间了,居然一直没有探知到子午谷那边的消息,这让司马懿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牛金自忖一身勇武,领军前行,半路上与汉军先锋相遇。

 

两军交战之下,竟是被对方打得大败。

 

看到牛金领着残兵,狼狈不堪地败退回来,司马懿大惊:“那蜀虏是先锋是何人,竟是这般厉害?”

 

“听那蜀将自报名号,是魏延。”

 

牛金羞愧满面地回答。

 

“魏延?原来竟是此人,那就怪不得。”

 

司马懿叹然,“此人受刘备所重,镇守汉中近十年,自是有过人之处。”

 

早先他就已经猜出曹真失利,而如今自己再折了一阵,司马懿终于开始心生退意。

 

毕竟自己是逆水而上,粮草运输不畅,若是没有其他大军接应,那就算是一支孤军,而且还是进入敌境的孤军。

 

就在这时,早先派往子午谷探听消息的哨探终于传回来了消息:

 

子午谷大军已退。

 

也有人,子午谷不过是疑兵而已,如今已被蜀人识破。

 

其实大司马领军前往萧关,被冯永大破之。

 

特别这后面一个消息,如今汉中传得沸沸扬扬,就连打柴的樵夫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哨探这才能得知。

 

司马懿一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吾几陷死地矣!”

 

当下连忙让人收拾行装,连夜上船,全军顺着汉水退回荆州。

 

他逆水而上困难,但顺水而下却是容易之至。

 

当真是如同一只入水的老龟,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待诸葛亮的大军到达新丰县,见到的,只有那凌乱不堪的营寨。

 

“丞相,看这营寨模样,那司马懿定是闻风而逃,必无战意,何不趁胜追击?”

 

魏延挫了牛金,正是战意昂扬之时,心道这等大好情况,岂有不追之理?

 

诸葛亮却是摇头:

 

“司马懿乃是精于领军之人,这营寨之乱,未必不是故意为之。”

 

“再了,我等若是轻易追之,无足够船舟不,这汉水顺流下易而逆水上难,大军到时只怕难返。”

 

魏延听了,又道:

 

“不须全军追之,丞相只让吾领一支精兵前往,即便司马懿有备,有丞相在后,亦是不怕。”

 

诸葛亮再次不许:

 

“如今大汉已经算是大获全胜,这司马懿顺流而下,追之不易,即便能追上,只怕也不过是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