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077章 改变

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管仲为什么牛逼?

 

因为他最早提出了“官山海”。

 

到了汉武帝,又搞了盐铁专卖。

 

说白了,就两字:搞钱!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铁就是钱!

 

不过想要在大汉开挖铁矿,还有一道坎,那就是要先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

 

而想要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最快捷的办法莫过于……

 

许勋仰头看向兄长,一骨碌爬起来,凑上去,悄声问道:

 

“兄长,这个,这个事情,四嫂她知道么?”

 

冯君侯斜眼看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四嫂?谁是四嫂?”

 

“就是,就是张四嫂啊!”许勋比比划划,又指了指南边。

 

冯君侯继续斜眼:“你觉得我应当让她知道不?”

 

臭不要脸的!

 

刚才话里话外,是不是想说张小四从中作梗,蛊惑会首让兴汉会掏钱?

 

现在终于想起人家是你的四嫂了?

 

许勋丝毫没有羞愧之意,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四嫂连孩子都给你生下来了,你还不想承认?难不成想做那薄幸之人?

 

你不想认,你得问问会里的兄弟们答不答应?

 

只是四嫂知道了,那皇家不就知道了?

 

皇家知道了,那就相当于朝廷知道了。

 

许勋又开始纠结起来。

 

冯君侯看着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这才悠悠地说道:

 

“放心好了,我已经和你们的四嫂谈好了,让她向宫里给兴汉会争取三五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要么在九原,要么在平城,看在兴汉会这么多年为国立功的份上,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许勋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三五个?!”

 

他本以为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兄长的胃口比自己想像得要大得多。

 

“那可是边地,又不是在关中。”冯君侯哼哼两声,“朝廷巴不得兴汉会往那边多投点钱粮。”

 

在关中这种核心地带,连多圈点地都不行。

 

但在边地,特别是汉胡杂居的地方,那就完全是两码事。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不管哪朝哪代,各种各样的移民实边就没有停止过。

 

“大送”以前的华夏,一直有着极为强烈的拓土开疆意识。

 

更别提大汉这种大一统王朝。

 

光是汉武帝,就不知往边郡塞了多少万人。

 

当然,换成以前,想要在那边建立什么冶铁工坊,那是根本不可能。

 

毕竟靠近胡地,汉胡杂居,真要在边地冶铁,铁器就很容易流入胡人手里。

 

前汉的时候,朝廷连平日里出塞的马的身高尺寸,都有着苛刻的要求,更别说是铁器。

 

但现在又大不一样了。

 

胡人?

 

什么胡人?

 

那不是劳力吗?

 

听说朝廷已经有人上奏说兴汉会违背丞相的政策。

 

说好的汉胡一体,兴汉会却年年都在做买卖劳力这种黑心生意……

 

幸好天子英明,没听那些迂腐之言。

 

不然你以为皇家在南中的甘蔗园,陇右的养马场,凉州的工坊,都是凭空把东西生产出来的?

 

自从冯鬼王拿羊毛织出毛料以来,大汉对牧场的渴望就越发强烈。

 

九原和平城那么好的牧场,大汉是不可能放弃的——没有牧场,哪来的战马?

 

哪来的……毛料?

 

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管理,所以实边屯垦势在必行。

 

就算是在大一统时期,从关中往九原运送物资,都是沉重的负担。

 

更别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

 

所以想让马儿跑得快,不但要喂草料,还要喂精粮。

 

既然想让兴汉会下大力气屯垦边地,朝廷给不了什么物资,总能给点优惠政策吧?

 

不说像前汉那样,国家补贴几年粮食什么的。

 

就算是要我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好歹也得给几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这些工坊冶炼出来的铁器,就可以用来打造农具。

 

八牛犁这种大铁疙瘩,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用得起的。

 

但用在边境这种广阔天地,最是合适。

 

只要用上了八牛犁,用不了几年,边地就可以丰衣足食,甚至还可以为驻军提供粮草。

 

一举数得,岂不妙哉?

 

虽然许勋已经提前知道了那边有铁矿,但听到冯君侯这番话,仍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要是换了我,我也巴不得兴汉会能在边地大干一场。

 

反正只要许了几个工坊名额而已,不但能让边境安宁,而且还能获得广阔的牧场,同时还能减轻中央对边军的供应负担。

 

这等好事,傻子才不干。

 

九原都督府的都督定下了霍弋,并州刺史定下了邓芝。

 

一个是皇宫里出来的人,一个是跟随先帝的两朝老臣,皆是忠诚可靠之辈。

 

有他们在,这两地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许勋想通了这一点,心悦诚服地说道:

 

“兄长,果真是巧……咳咳,果然是看得透彻,切中要害,布局长远,深谋远虑。”

 

正如兄长所说的,兴汉会这么多年来,为大汉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再加上此次开拓边地,也算是为国分忧。

 

这番言论上奏朝廷以后,再加上张四嫂那边给宫里说说情。

 

除非朝廷是想自废武功,故意针对兴汉会,否则的话,基本都会同意兴汉会的这点要求。

 

不过许勋心里仍有一个疑惑:

 

“我们的冶铁工坊只是用来打造农具的话,朝廷会相信么?”

 

冯君侯呵呵一笑:“主要是打造农具,但肯定还会打造一些别的东西,朝廷也知道,没必要弄得疑神疑鬼。”

 

后世有一句话:世家第三钢铁产量所在地,叫唐山——其中不包括它所瞒报的产量。

 

就汉代这群土鳖,就算是派人进来查帐目,冯君侯都有把握让他们查不出哪里有问题。

 

知道天下最精于算学的学生出自哪里?

 

知道他们的山长是谁?

 

“还打造别的?”

 

许勋听到这个话,就更加疑惑了。

 

兄长究竟给汉中那边说了什么?

 

为什么朝廷会给兴汉会在边地拥有这么大的权利?

 

“打造农具,维修农具,给当地百姓牧民打造煤炉,军中制式兵器我们肯定不能打造的,但造点箭簇还是可以的。”

 

大汉民间不禁弓箭,自然也就不禁箭羽。

 

以兴汉会的关系,给当地驻军打造箭羽,只要想找门路,那肯定能找到。

 

毕竟朝廷在关中打造再加运往边地,成本肯定要比当地打造高得多。

 

如果兴汉会的工坊,能把成本降到比朝廷的还要低,那这门生意就算是稳了。

 

零件外包,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就算是后世,也没有说一切都由国企央企承担的道理。

 

“这些事情,这些东西,哪一样不要用到铁?朝廷就算再多的钱,也断没有浪费在这些零碎东西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