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332章 抉择(第2页)

 

曹声失笑,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曹苗:

 

“朝廷现在恐怕已是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情管我们这在外面的诸侯王”

 

更别说这些年来,大魏不断失去养马之地,现在仅存一个幽州。

 

“阿兄可是有疑虑”

 

曹苗的眼角抽了一下,看了看吱呀吱呀作响的破门板。

 

曹志摇头:

 

也不能在大局已定的时候去投靠。

 

“什么”

 

而且他挑合作人也很谨慎。

 

理智上,兄弟俩都知道这一天很有可能会到来。

 

此时从曹志这里得到确认,心情颇为复杂,倒是没有太大的意外。

 

可是让曹志觉得诡异的是,司马懿非但没有回师洛阳,甚至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回来。

 

大约是失望太过,也大约是麻木了,曹志眼神空洞,却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一个残酷的事实:

 

曹苗这些年来,种地就老老实实种地,如无必要,绝不会打探济王府的消息,更别说主动联系。

 

不是有好多人说,太傅是大魏忠臣,只有太傅,才能扶大魏于不倒吗

 

虽然已经料到允恭叫自己过来,是为了什么。

 

“阿兄,我们曹氏,恐怕要全部托付在你身上了。”

 

不管怎么说,拿下上党之后,迫不及待地冒险进攻太原,怎么看也不像是司马懿这等谨慎之人应有的做法。

 

但事到临头,曹苗仍是吃了一惊:“这么快”

 

但在进入邺城之后,他仍可以领军回河内,然后再从河内渡河回到洛阳。

 

良久之后,曹苗这才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问道:

 

“府上哪有多余的人手”

 

不缺钱,但也没有太多钱。

 

先帝从洛阳巡到许昌,现在的陛下又从许昌巡至谯县,下一次,会巡到哪里

 

(虞太后点了一个赞。)

 

曹志示意曹苗手里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是在当时上奏的。”

 

曹志不在意地笑笑,面容有些苦涩,“能走动的,就那么两三个,都跟着商队出去了。”

 

这一回,曹苗是真的惊了。

 

“洛阳失守,关东可就再没有可以阻挡汉军的要隘了。”

 

“曹爽已经挟太后和天子,东巡谯县。”

 

顿了一顿,曹志脸上露出嘲讽的神情,“但朝廷没有采纳。”

 

就算是司马懿当时因为轻易拿下上党而产生了轻敌之心。

 

无诏擅越州界一事,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

 

济北王曹志,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吩咐了一声,这才解了曹苗的尴尬。

 

汉军已克洛阳,随时可以东进。

 

“允恭,当真要走这一步了吗”

 

老门房抖抖索索地扶住曹苗的双臂,老泪:

 

“那不成,大公子这么多年没有回来了,老仆怎么能不管不顾呢”

 

曹志惨然一笑:

 

“阿兄,我们这些年,可不就是一直在等这一天吗”

 

曹苗有些无奈:

 

“郎君你是大公子”

 

不过曹志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每次都要只要一成。

 

直到洛阳丢失,他都是一直呆在邺城。

 

良久之后,曹志忽然笑道:

 

“阿兄,你来了。”

 

曹苗不由地就是有些感慨。

 

守着关隘都不能阻挡汉军。

 

“这大魏,多半是要亡了。”

 

无论是和谁合作,都只要一成。

 

那可是与前汉帝国双璧相比,也都丝毫不逊色的冯鬼王。

 

济王府里,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前院一年到头也打扫不了几次,荒草丛生。

 

“老实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曹志没有立刻回答,把早就准备好的《六代论》递了过去,解释道:

 

官府和军中严重缺马,民间哪还有什么马匹

 

就算有,基本也是老马残马,能有一匹驽马就算是不错了。

 

“大公子,来来来,老仆带你回府。”

 

门终于从里面打开了,年老眼昏的门房,颤悠悠站在那里,浑浊的双眼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农人。

 

“阿兄,国家破灭在即,朝廷可以让外人拥重兵,据州郡,却连一个入朝的机会都不愿意给同宗之人。”

 

反正曹爽也不得人心。

 

曹志淡然一笑:

 

“洛阳失陷,天子东巡,这关东啊,怕是要乱上一段时间了,不趁乱离开,更等何时”

 

无论是哪种解释,这都是曹志所不能接受的。

 

小一点的豪强,又没有那个资格。

 

特别是对曹志来说,这种煎熬更甚。

 

顿了一下,这才有些犹豫地问道:

 

“允恭,你说,他真的会收留我们吗”

 

“司马懿若是当真有心要守洛阳,未必不能守住。”

 

“驴”

 

曹志点了点头,仿佛下定决心般长舒了一口气:

 

曹志点头。

 

不过说来也怪,眼前这个人,总觉得有些眼熟。

 

“外面都道曹爽无能,唯有司马太傅能保大魏,没想到……”

 

在这里当济北王,却是难有自由。

 

曹苗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来,翻开略看了一遍,脸上出现惊异之色:

 

“严叔,是我啊。”

 

司马懿与曹爽不和,又要苦守洛阳,与汉军相争,粮草未免不济。

 

“你怎么会变成这样你这是吃了多少苦哇!”

 

“行了,严叔啊,把驴放在前院吧,你在这里看着它就行。”

 

曹苗有些不太确定,又翻看了一遍。

 

再加上这几年在乡下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消息渠道也比不过曹志。

 

“阿兄,大人生前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估计还是要发生了。”

 

就连在乡下的曹苗,也已经听到了风声。

 

二是他视河北为自己所有,所以宁愿洛阳失守,也要早一日把冀幽二州彻底收入囊中。

 

甚至这种心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

 

老门房听到这个声音,终于认出了眼前之人,正是离府数年之久的大郎君。

 

曹植死后,曹苗曹志二人,一人当了济北王,一人去了乡下种地。

 

曹志点了点头,然后又说出一个曹苗意想不到的消息:

 

曹志的脸色变得有些沉郁:“洛阳丢了。”

 

“啊此事原来是真的”

 

“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到了,所以我这才出来吩咐一声,没想到比我想像中还要快半日。”

 

此时听到曹志这么一说,他不由地燃起了一线希望:

 

“难道朝廷已经一改宗室苛政”

 

太早,那叫数典忘祖。

 

接着就是泛起一股古怪的想法:

 

曹苗听到曹志这么一说,脸色发白:

 

真要被汉国所灭,曹氏被夷三族犹恐不足。

 

现在作出选择,可能还有一丝丝的机会。

 

在曹志看来,这一丝丝机会,至少要比相信大魏能翻盘大很多倍。

 

最后,曹志叮嘱道:

 

“阿兄,千万记得,真要是能见到他,一定要叫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