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3(第2页)
久待洛阳的上官晦的脸色是几人之中最凝重的:“那夜过后,陛下退居,太子监国,参与其中的褚氏女亦是安然无恙,不过事成,有此结果并无不妥,但令人不解的是她依旧还在上阳宫, 仍得陛下的爱重,可依照陛下的性情, 一旦知道就绝不可能再留, 又或许是陛下真的很喜爱褚氏女,所以宽宏到可以对背叛都视而不见。”
只是他们都知道, 妇人既能治理一个国家, 那未必就不会知道褚观音也涉入其中, 或者说在宫变当夜便已经知道。
当时,她们君臣二人曾独自谈话。
不过诸如此类的事情, 妇人并不宽宏,但若是她深觉退居以后,身旁便无多少人可用,那摒弃嫌隙继续器用亦有可能,毕竟妇人曾经也重用过敌人之妻。
崔仲盯着右侧:“所以奉谏是觉得陛下要褚氏女在东宫为她行事。”
上官晦点头,然后又摇头:“我只能如实相告,一切都皆有可能,但无论是哪一种,阻止褚氏女入东宫才是万无一失的,绝对不能让上阳宫如愿。”
杜岭听完,惟有荒谬二字可说:“陛下身为人母,只是想要为亲子聘娶良人,乃人之伦理,若陛下要为太子纳褚氏女为太子妃,太子妃为君,此是家国大事,那身为人臣的我们应该尽劝谏的职责,然褚氏女并非是被纳为太子妃,你我再谏言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崔仲叹息一声,出声赞同:“所言有理,此事我们皆无立场,最后还是需要看太子如何应对。”
一直默默听着的陆谦见他们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忽而大笑:“要某说,此事也不应该是我们所担忧的,真正该着急的人不在这里。”
“听闻崔氏已经怀孕,而崔孝之妻也乘车赶往了东宫。”老翁将来时的所见所闻当成笑话说出,“如今崔孝还不知道急成了何样。”
上官晦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对陆谦所言并无多少感同身受,神色反而更加沉重,其视线四处飘忽,很快注意到外面甬道上嬉戏的女童,当即心生谋策:“崔娘子近日可有带小娘子去褚家。”
崔仲望着堂外的褚持善,没有明确表态。
*
事发数日,各方均无异动。
太常寺占卜多次,亦无一个吉日,如今还在继续占卜。
褚清思也称病没有再去过上阳宫,居家期间,她不止一次地遣人给东宫送去简牍,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