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归途如(第2页)

 趁着敌人咳嗽流泪的功夫,李云龙冲上去缴了他们的械。最后一个日军军曹试图拉响手雷,被李云龙一枪托砸碎了下巴。 

 "团长!"张大彪从山坡上滑下来,"楚团长那边..." 

 远处传来密集的枪声,接着是晋绥军冲锋号的声音。李云龙松了口气——看来楚云飞也脱险了。 

 他们掩埋了战友尸体,继续向预定集合点进发。路过一个小山村时,眼前的景象让李云龙握紧了拳头——村口的老槐树上吊着十几具尸体,有老人也有妇女,冻僵的脸上凝固着惊恐。 

 "是报复..."张大彪声音发颤,"就因为我们救了矿工..." 

 李云龙默默取下尸体,挨个放平。最后一具是个小男孩,最多五六岁,脖子上还挂着个褪色的长命锁。他从兜里摸出块冰糖——本来留给小菊的——轻轻塞进孩子僵硬的小手里。 

 "睡吧..."李云龙用日军军大衣盖住孩子的脸,"叔叔给你报仇。" 

 三天后,他们在二道白河与赵保田汇合。抗联的秘密营地建在山洞里,条件比想象中好得多。最让李云龙意外的是,小菊和那块铀矿石都安然无恙——原来那晚偷走矿石的是个抗联小战士,想拿去研究怎么对付鬼子。 

 "胡闹!"李云龙罕见地发了火,"知道这玩意儿多危险吗?"他一把夺过矿石,却发现小菊在上面用炭笔画了张笑脸。 

 楚云飞的到来打断了训话。晋绥军团长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日军正从东北调兵增援。 

 "奉天守军减半!"楚云飞展开地图,"现在是收复矿区的最佳时机!" 

 李云龙却没急着高兴。他注意到地图边缘用铅笔写着行小字:"关东军第731部队移防奉天"。这个编号让他后颈发凉——在现代,这是臭名昭著的细菌部队! 

 "先别管矿区。"李云龙指着那行字,"这个731...必须搞清楚!" 

 当夜,他们审讯了俘虏的日军军曹。起初这家伙嘴硬,但当李云龙把铀矿石放在他面前时,军曹像见鬼似的往后缩。 

 "说!"李云龙把矿石往前推,"731在奉天干什么?" 

 军曹的心理防线崩溃了。原来731部队在奉天郊外建立了分支,专门研究"特种武器"。更可怕的是,他们用战俘和平民做活体实验,最近更开始尝试把"特种粉尘"(铀矿粉末)掺入细菌武器。 

 "畜生!"赵保田拔刀就要砍,被李云龙拦住。 

 "留着他。"李云龙盯着军曹恐惧的眼睛,"还有用。" 

 作战会议持续到天亮。最终决定:赵保田带抗联主力佯攻矿区,吸引守军注意;李云龙和楚云飞则率精锐小队突袭731分部,销毁所有实验资料。 

 "记住,"李云龙把最后几发子弹分给队员,"这次不要俘虏,不要缴获,见活物就杀!" 

 行动定在次日午夜。出发前,小菊把那个画了笑脸的铀矿石还给李云龙:"叔...平安回来..." 

 李云龙把矿石交给林助教保管,只带了把刺刀和两支手枪。月光下,二十人的突击队像幽灵般滑下山坡,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731分部比想象的更隐蔽。它伪装成座普通农场,外围是两米高的土墙,西角有望塔。李云龙趴在雪地里,望远镜里映出骇人景象:穿白大褂的日军正把几个绑着的人推进铁皮屋,屋顶的烟囱随即冒出黄烟... 

 "动手!"李云龙一挥手,狙击手同时打掉了西个哨塔的探照灯。 

 爆破组用棉被包裹炸药,无声地炸开了围墙。突击队分成三组:李云龙带人首奔实验室,楚云飞负责焚毁资料室,张大彪则清理兵营。 

 实验室里的场景宛如地狱。玻璃罐里泡着各种器官,手术台上还绑着个奄奄一息的年轻人。李云龙一刀结果了穿白大褂的"医生",救下那人时,对方却用最后的力气指向角落的铁柜:"炸...炸了它..." 

 铁柜里是成排的陶瓷炸弹,外壳上标注着"茶"字。李云龙立刻明白——这是掺了铀粉的细菌武器! 

 "撤!全撤!"他边吼边往铁柜上贴炸药,"三十秒引爆!" 

 突击队员架着幸存者狂奔出屋。爆炸的冲击波把所有人都掀翻在地,紧接着是诡异的绿色烟雾升腾而起。李云龙最后一个跳进壕沟,听见楚云飞在喊:

"风向变了!烟往鬼子兵营飘了!" 

 这意外救了他们。日军守卫在毒烟中惨叫连连,根本无暇追击。突击队趁机捣毁了整个设施,焚毁了所有文件。临走时,李云龙特意带上了几份实验记录和一支密封的试管——里面是日军培养的鼠疫菌种。 

 返程比预想的顺利。日军显然乱了阵脚,沿途的哨卡都空无一人。当他们回到二道白河时,赵保田也凯旋而归——矿区守军弃营而逃,抗联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看这个!"赵保田献宝似的捧出个铁盒,"在鬼子军官宿舍找到的!" 

 盒子里是张泛黄的照片:一群日军军官站在"奉天矿业株式会社"的牌子前,手里举着写有"铀矿增产"的横幅。照片背面标注着日期:1945年3月15日。 

 "快了..."李云龙望着东南方,"天...快亮了。" 

 山洞外,1945年的第一场春雨悄然落下。冻土开始松动,积雪下冒出嫩绿的草芽。小菊蹲在洞口,正用炭笔在新捡的石头上画画。这次她画了轮太阳,阳光像剑一样刺破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