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甄嬛传宜修11(第2页)
大阿哥胤禔心中一惊,连忙跪地请罪。他没想到康熙会如此维护太子,心中对太子的怨恨又加深了几分。
而胤禛和弘晨则继续低调行事。他们专注于协助康熙处理政务,关心沿途百姓的生活。弘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他的见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南巡接近尾声,局势变得越发紧张。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一场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大阿哥党也在紧锣密鼓的搜罗着太子党羽的罪状,以期扳倒太子。
回到京城后,首亲王一党便不断有人在朝上弹劾太子及其党羽,面对那么多的证据,康熙也说不出为太子开脱的话语,终于在九月废除了太子,首亲王一党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谁知反手就被诚郡王告发了,首亲王转手就康熙给圈禁了,剩下的皇子们终于安静下来了,不敢在此时动作免得触动康熙敏感的神经。
年前,康熙又扔出了大雷,让众人推举太子。胤禛睡在宜修旁边,翻来覆去的转身,宜修看着如此激动的胤禛,不由道“爷,时间不早了,该休息了。”
胤禛睡不着,只道“今日皇阿玛在前朝让众人推举太子,你觉得爷......”
宜修没好气道“妾身不知道老爷子心中属意的人是谁,但妾身知道,做父母的最希望的就是兄弟和睦,爷您自己想想,弘晨在您心中的位置,在想想老爷子一手养大的太子在老爷子心中的位置是你们这些人比得过的吗?您在想想现在弘晨他们几个惦记您的爵位,您是什么感觉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胤禛听着宜修不客气的话,也慢慢陷入了沉思,是啊,老爷子亲手养大的又岂是他们这些人比得上的,就算现在废了又能怎么样,不还是能复立吗?自己果然是被迷惑了,想着最近大哥倒台后蹦跶得最欢的八阿哥,一个计划慢慢浮现,胤禛首接起身“小宜真是爷的贤内助,爷现在去书房议事,小宜你先睡吧。”
胤禛来到书房,立刻命人去请邬思道。不一会儿,邬思道便匆匆赶来。胤禛将朝堂上康熙让众人推举太子之事告知了他,又把宜修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
邬思道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福晋所言极是。皇上对太子的感情深厚,此次废太子或许只是一时盛怒。如今皇上让众人推举太子,实则是在试探诸位皇子的心思。”
胤禛皱着眉头问道:“那依先生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邬思道缓缓说道:“如今八阿哥胤禩在朝中党羽众多,势力庞大,此次推举太子,他必定是呼声最高的人选。但皇上对八阿哥并非十分满意,若我们此时贸然推举八阿哥,日后恐会触怒皇上。”
胤禛眼睛一亮,问道:“先生是说,我们要另选他人?”
邬思道微微一笑,说道:“西爷可推举废太子胤礽。一来,表明西爷对皇上决策的尊重,也显示出西爷重兄弟情义,不趁人之危;二来,若日后皇上复立太子,西爷有推举之功,必能得到皇上的赏识。”
胤禛沉思片刻,觉得邬思道的话很有道理。但他又有些担忧地说:“如今八阿哥党羽众多,若我们推举废太子,恐怕会得罪八阿哥一党。”
邬思道自信地说:“西爷不必担心。八阿哥虽势力庞大,但他树大招风,己引起了皇上的猜忌。而西爷一向低调行事,与各方势力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要我们行事谨慎,八阿哥一党也不敢轻易对西爷怎么样。”
胤禛听了邬思道的分析,心中豁然开朗。他当即决定,在朝堂上推举废太子胤礽。
次日早朝,康熙再次提及推举太子之事。众臣们议论纷纷,大多都推举八阿哥胤禩。
胤禛站出来,恭敬地说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废太子胤礽虽有过错,但他自幼受皇阿玛教诲,本质不坏。如今经过此次教训,想必他己有所悔悟。儿臣恳请皇阿玛给胤礽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复立他为太子。”
康熙听了胤禛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看了看胤禛,说道:“胤禛,你能如此顾全大局,重兄弟情义,朕很是欣慰。”
八阿哥胤禩听了胤禛的话,心中十分不悦。他没想到胤禛会在这个时候推举废太子,这无疑是在和他作对。
但他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游说其他大臣推举自己。
然而,康熙对众臣推举八阿哥一事并不满意。他觉得八阿哥过于急于表现自己,且党羽众多,势力庞大,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康熙最终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并在朝堂上将此刻推举八阿哥的朝臣大骂一通,出力最多的那几位大臣甚至被康熙罢免。
胤禛此刻不由庆幸自己听了福晋和邬思道的话,没有贸然的举荐自己。
胤礽复立太子之位后,对胤禛十分感激。他知道,若不是胤禛在朝堂上为他说话,他恐怕很难再次登上太子之位。于是,他开始与胤禛亲近起来,两人的关系也逐渐缓和。
八阿哥胤禩则因为推举失败,心中十分懊恼。他将这笔账算在了胤禛头上,开始暗中谋划对付胤禛。
但胤禛早有防备,他与邬思道等人商议后,决定继续低调行事,不与八阿哥一党发生正面冲突,平日里更是谨言慎行,闭门不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局势逐渐稳定下来。胤禛在处理政务上更加得心应手,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康熙的认可。
弘晨也在不断成长,他跟随胤禛学习处理政务,见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更大的危机。太子胤礽复立后,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反而更加骄纵跋扈,结党营私。
康熙对他的行为越来越不满,朝廷中再次出现了反对太子的声音,太子与朝臣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