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057】(第2页)
这才用上一天,姜翘就感觉出这药的宝贝之处了。
趁着闲,姜翘到处打探尹徴的踪迹,最后直接找到内坊局去了,也没把人找出来。
这让姜翘的心中有一点空落落的。
尹徴救了她一命,不但不求回报,还给她拿药,结果她连他平日在哪都不知道,道谢无门,委实是让她心情复杂。
不知不觉间,姜翘又开始在心里猜尹徴的另一重身份,把能猜的都猜了一圈,但还是没能确定。
太阳渐渐从一个冬天的昏睡中挣扎起床,又没什么起床气,今儿天气格外好。
既是二月二,又是惊蛰,气温回暖之余,少数蔬菜也可以开始播种了。
姜翘从内坊局慢悠悠地回到典膳内局,还惦记着要不要在院子里种点什么呢。
这个想法遭到了傅典食的强烈抗议。
“雪还没怎么化,如果现在种东西,岂不是还要再清雪?该送过来的蔬菜不会少咱们的,自己种都不够折腾。”懒鬼傅典食态度坚决。
姜翘逐个问了其他人的想法,也都差不多,最后只好放弃。
主要还是太闲了,她特别想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干。
傅典食再次一击致命:“但就算种地,也是其他人干,你一伤员能清雪?还是能拆地砖?又或者是能翻土?”
姜翘彻底蔫了。
好在,当晚暮食过后,澹台勉闻带来了好消息。
《胡娘子游学手劄》有应久瞻出去找的人加班加点地干,第一批书一共有五百册雕版印刷,一百册临摹绘画,第一册 今日正式售出。
本来大家都担心卖不动,但令人意外的是,不过大半天时间,就卖出去了将近一半,合作的书肆纷纷表示希望提高印刷量,而售价更高的临摹绘画版也需要尽可能加量。
据应久瞻了解,百姓对这样的画册的接受度,其实是没那么高的,但是有一些名门贵女带头买来看,意外的带动了许多有钱人的消费。
这样的漫画不过是个消遣,甭管百姓能不能接受画风,价格先摆在那儿了,反而对于有钱人家的娘子来说,就算买来之后看不惯,也不心疼那点铜板。
姜翘听完之后,建议道:“若是百姓热情不高,还是不能盲目加印,就按照需求调控,但不要让流通量高于需求,也许更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说白了就是饥饿营销,虽然小太子不需要靠饥饿营销赚钱,但饥饿营销带来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商品本身在人们眼中的价值。
澹台勉闻无所谓,他听到自己的漫画卖得出去,就已经够高兴了,原地转了个圈,又说不出话,最后喝了两大杯花茶才重新坐下。
但事儿还没完,应久瞻又说:“虽然售卖出去的只有一半,但意外的是,当日就被《苍柘旬报》办公处的人看到了,私下打听了问耳的联系方式,想要让《胡娘子游学手劄》在《苍柘旬报》上刊登呢。”
澹台勉闻疑惑地眨了眨眼,用手语问道:“为什么要这样?一次刊登多少?”
《苍柘旬报》每个版面都有固定的栏目,就连手语的教学都只有小小一个版块,想要刊登漫画,恐怕不是很有余地。
更何况报纸的印刷是活字,他的漫画必然是雕版,而且为了体现墨的深浅,同一个位置要像套色一样对应几块不同的雕版,报纸哪里禁得住这折腾?
应久瞻从袖子里找出信来,直接递给澹台勉闻。
上面提出,由于漫画一话有十二页,缩小排版后,六页刚好占报纸的半个版面,因此希望从下一期报纸开始,每旬公开漫画的六页,对于影响漫画本身销量的部分,由《苍柘旬报》办公处发放双倍稿费作为补偿。
至于原因就很简单了,漫画是百姓并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而报纸原版面中的“远方速报”板块时常没有内容可写,急需可以稳定产出的内容接替这个位置。
澹台勉闻看着信纸上的字,没有立刻做出决定,思忖片刻后,不甘地用手语道:“姑姑怕是知道这漫画出自我手了。”
姜翘理了一下他们澹台家的关系,想起小太子的姑姑正是《苍柘旬报》创始人澹台沅芷,于是问道:“长公主如何得知?”
澹台勉闻向来不怎么变的表情已经从不甘过渡成了沮丧,“姑姑认得我的字。”
尽管他在创作的时候,有意调整过自己的写字习惯,让字形更适合漫画的风格,但熟悉他的人还是可以分辨出其中特征。
澹台沅芷都亲自写信过来了,没有发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十之八九就是借着这封信提醒他什么呢。
长公主都知道了,那帝后与其他熟悉小太子的人知道,不就是迟早的事情?
姜翘立刻安慰:“不如就装作无事发生,来一个掩耳盗铃。”
澹台勉闻趴桌,闭上眼睛心想,若是能重来,人物对白的部分,他一定要让姜翘或者应久瞻代笔。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他除了掩耳盗铃,也没得选了。
“唉——”三人齐声叹气。
也不知道皇帝拿着漫画找上门时,小太子会不会尴尬到脚趾抠出一座皇宫。姜翘心想。
就在他们为这屁大点小事烦恼时,城郊亓蒙山的险路上,正发生一起打斗。
身穿轻甲的少年嘴角流下一行鲜血,手执宝剑,与同行的人又一次破开包围圈,然后回首将几个拿匕首的刺客一剑挑下悬崖。
亓蒙山这条小路太窄,不容易施展得开,即便少年有点功夫在身上,也难于全身而退。
这时,路的另一头有一队官兵纵马而来,二话不说就与刺客缠斗起来,给少年减轻了不少压力。
转眼工夫,还活着的二十几名刺客被杀了一半,活捉一半。
官兵的首领卸了手中刺客的下巴,以免他服毒自尽,这才推给身后一人,上前几步,向轻甲少年行礼:“谢小公爷万福,臣黄青阳奉圣人口谕前来接应,还请谢小公爷恕臣来迟!”
谢长乐扶黄青阳起身,将宝剑收入鞘中,温声道:“并不算来迟,黄统领辛苦了,容我等稍稍整顿,再与黄统领一同入京。”
此次巡边归来,谢长乐当真查到了些什么,早就料到会遭埋伏,回京一路上都警惕得很,本以为到了京郊就能放松片刻,万万没想到竟然在亓蒙山出了事。
此时正是队伍中所有人都疲乏的时刻,即便仍然有警惕心,但到底比不过刚回程时精神百倍。
有士兵取了干净的水和帕子给谢长乐,他擦净了脸上的血污,才对黄青阳说:“黄统领,我们走吧。”
谢长乐会武,但到底身体底子差,才遇刺一刻钟,就已经脸色煞白。
他骑着马紧跟着黄青阳,时不时还要扫视一下被赶着走的几个刺客,硬是撑到进京,才松了一口气。
此次面圣事关重大,谢长乐没时间回家休息,只整理了一下着装,就与黄青阳通过重重检查,进入宫城。
澹台晏河早知道谢长乐今日回京,生怕他跟姜家人一样在亓蒙山遇险,派了黄青阳出去,然后早早坐在太极殿等候。
二人一同进殿,澹台晏河听黄青阳复命后,暂且没提刺客如何处置,就让他先下去了。
黄青阳走后,尚咸伏示意宫人出去,把门关好,澹台晏河才起身,关切地问道:“长乐的手怎么了?”
谢长乐这才发觉,自己握剑的右手不自觉地痉挛,从袖口还渗出一圈血迹。
“谢陛下关心,臣就是累到了。”刀剑无眼,谢长乐小臂上有一道伤口,但还没严重到值得耽误要事。
澹台晏河没信,眼神示意尚咸伏去请尚药局奉御待命,然后才说:“长乐先坐,巡边的事情留到早朝说。”
“谢陛下。”谢长乐坐下来,随后仔细汇报了皇帝交给他办的事情。
此次巡边,谢长乐到坪道后并未急着查探,而是借着身体不适为由,在坪道小住了一段时间。
“赶巧”洪玉林被皇帝一道旨意召入京中述职,一道节度使不在,谢长乐自然顺理成章有理由留得更久些。
等洪玉林已经走远,谢长乐才开始四处打探消息。
对姜翠城有印象的人,都说他是个好官,可惜命短,很显然,无论大小官员还是地方百姓,都对姜家人死于肺痨深信不疑。
据一个衙门里消息灵通的中年男人说,姜翠城自知时日不多,还要写遗书呢,可惜才写几个字,就一命呜呼,最后还是洪玉林心善,把遗书跟姜翠城一家人一起葬了。
谢长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线索,趁着过年时无人注意,派人去撬了所谓的姜家人的墓。
墓中当然一具尸体也没有,但想来洪玉林把信放在姜翠城棺中是当众做的事情,那空棺中,竟然真的有一张纸。
“这便是那遗书了,陛下请看。”谢长乐从紧绑的袖子里找出那一封信呈上。
澹台晏河听得不禁咬紧了后槽牙,面沉如水地接过信封,立即拆开。
当中是一张有些皱的纸,上面只端正写了“遗书”二字,就再无后文。
这字并不奇特,反倒是这张纸……澹台晏河仔细展开,发觉纸张只有一角皱得怪异,其余大半部分都平平整整,而皱掉的那一角,也不像是自然而然捏成一团产生的折痕。
这让澹台晏河忽然有了一个猜想。
“除了这张纸,还有其他的纸吗?像这样的皱巴巴的,最好是整张纸都皱的!”他急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