鸷鸟不畏崖 作品

冯正幡·不甘

冯正幡·不甘

 

冯正幡出生的时候,他爹请县里的秀才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秀才祝福他可以长成正直善良的人,如同一面旗帜,被人瞻仰,万人敬佩。

 

从这时候起,邻里乡亲就都知道,老冯家对这个孩子是真上心。

 

冯家人丁兴旺,家里有不少良田,日子过得正经不错。

 

眼看着冯正幡自小伶俐,他爹渴望鸡棚里飞出个人中龙凤,自然是拼了命地供他读书。

 

那时候正是日子反常地冷的时节,到处都是灾,读书也不容易。

 

像冯家这样的家庭,有天灾和供孩子读书这两件事一起压着,要不了几年就垮了。

 

田地大部分租出去或者卖掉,家里像模像样的东西也都送去当铺,以前风风光光的牛车也卖了,家里还养着的只剩下两只能下蛋的老母鸡。

 

即便如此,母鸡下的蛋也是紧着冯正幡吃。

 

家里二十多张嘴等着吃饭,这样下去可不行!

 

最艰苦的日子里,女人白天干活,晚上做针线一直到天黑透,再把绣品拿到城里卖掉,男人则是打零工,能多赚来多少算多少。

 

年景不好,赚钱本就不容易,好在随着冯正幡童试中了小三元,一切都好起来了。

 

换做旁的地方,十六岁的秀才不算多惊人,但冯正幡的故乡比较落后,他不但成了秀才,又是小三元,自然是当地极其轰动的事情。

 

有人觉得他是可塑之才,想要出钱培养他,等他考取功名再求回报,但冯正幡拒绝了。

 

他读书为的是家人过上好日子,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些用黄白之物拉拢他的人,哪一个不是铜臭满身?

 

那些豪商的“好意”他受不得,但县令递来的橄榄枝就不必拒绝了。

 

有了县里的帮扶,冯家的日子终于好过了许多。

 

少年人意气风发,才情四溢,但好在冯正幡不是不知收敛的人,他也就小小骄傲了一阵子,便入了县学,继续潜心苦读。

 

县学真的好大啊!这儿的先生和他从前接触到的先生完全不同,有更多新奇的知识等着他探索!

 

他从前以为自己学问已经足够深,来了县学才知晓,他并非最聪慧,也并非最年幼的廪生,人外有人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新的动力。

 

天灾不断,战火纷飞,但是始终没有影响到东南沿海这座不起眼的小县城。

 

冯正幡也关心着外面的动向,知晓国家正经历着极大的动荡,不过这没有影响到他读书的心态,而是使他更加发愤图强,希望自己将来可以走上朝堂,维护国家的和平。

 

十八岁,冯正幡本来只是试一试乡试,不料一次中举。

 

而正是这一年,澹台胤诚过世,谥号促哀帝,继位的是其长子澹台辞澈。

 

冯正幡以为新帝上位,想必春闱题目会有些许刁钻,然而他又一次顺利通过了。

 

如此年轻的贡士并不多见,有许多京中贵族押宝,要把自家女儿许配给冯正幡。

 

这本也是个好途径,娶个高门女子,往后的路会顺很多。

 

但冯正幡不肯负了从小陪伴他长大的青梅吴小苗,二人在殿试以前就结了婚。

 

吴小苗手巧,在殿试之前为他做了一道鱼跃龙门,祝福他从此平步青云。

 

很遗憾,依靠科举入仕,是很难平步青云的。

 

正式步入朝堂,如今许多职位空缺,无需守选,因此冯正幡被分配了个修史书的活计。

 

然而这是极难被看到的位置,如果真的一直在这儿修史书,他如何能实现心中抱负?

 

他不甘于此,努力与京中大小官员交际,即便碰了钉子也无妨,总之就是将自己的名声散播出去,想尽办法被更多人记住。

 

不足一年,澹台辞澈禅位给他的七弟澹台明澈,皇帝的位置又换了人。

 

比起澹台辞澈,这次的新帝可不太一样。

 

历朝历代固有的诸多政策皆有改革,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那位沈皇后的功劳,总而言之几乎一天一个样,且许多都不利于根基深厚的世家。

 

冯正幡对那些怪异的新政也有些许不满,但官员反抗不成以后,纷纷发现,他们让渡了一些利益之后,似乎并没有那么坏,于是一改起初强硬的态度,渐渐配合着帝后二人折腾。

 

私下里,还是有人不满,但那又能怎样?帝后二人铁了心要让京城变天,谁敢固执,那就别想干了。

 

种种政策对冯正幡来说并不是好事,但万幸的是,又过三年,陛下派人去哈尔瀚德木沙漠治沙,选中的一批人里,有他一个。

 

同行的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冯正幡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他拼了命地在当地做出一番改变。

 

三年时光,冯正幡治沙成效卓然,而后被召回京中,不但升了职,还被委派到廉升国谈判,而谈判的内容是——苍柘拟向廉升定期定量提供粮食,定量以外的粮价也有优惠,要求是廉升从此成为苍柘国的自治区。

 

这种举措对冯正幡来说无疑是骇然的。

 

让一个国家甘心成为另一个国家的自治区,这怎么可能?

 

但任务越难,他如果做好了,就越是出彩,所以他并没有感到惶恐。

 

出使廉升国的路上,冯正幡看到了无数死在今年旱灾的灾民,他渐渐对这次谈判有了更大信心。

 

然而事情和他想象的发展大不相同——廉升国的国君达奚戎竟,居然想也不想就签了归顺协议。

 

冯正幡回京的时候,走路都有点儿打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