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本宫要建个大厂
多尔衮眉头紧锁:“朱慈烺乃中兴之主,一统谈何容易。” “王爷!”孙之獬也站了出来,“江南民风软弱,不堪一击。我大清军所向披靡,区区云陵,何足道哉!”
“正是!皇太子疑有谋反之心,很难获得读书人的支持。我大清铁骑,必能席卷江南!”
“大清军无敌,何愁云陵不平!”
一群汉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叫嚣着要灭了残明。
多尔衮心中冷笑。这帮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懂什么?若听信他们,大清江山怕是要毁在这些人手里。难怪大明差点就亡了。他的目光落在吴三桂身上,这位前明名将如今已经剃发易服,正站在满臣之中,神情沉稳。
“平西王,你曾是大明的将领,说说你的看法。”多尔衮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
吴三桂精神一振,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王爷,臣本是扬州府人氏。戚继光出自南直隶楚州,明太祖更是龙阳人氏。南人虽然文风鼎盛,但也不乏悍勇之士。”
多尔衮微微点头:“南人确实不可小觑。只是北地如今缺粮,若无云陵接济,如何安定?”
“臣以为,可向南朝索要岁米四百万石,与漕米等同。”吴三桂的提议让多尔衮眼前一亮。
“就这么办!”多尔衮当即拍板,“金侍郎、孙侍郎,你二人以和亲使的名义去一趟江南。”
他略作思忖,又道:“只要南朝每年进贡四百万石米粮,还要交出雁门关,本王便将格格许配给朱家太子。不过格格年方六岁,待她年满十八再成婚。另外,代王可去金陵为齐王。以后就以大清河、黄河为界,井水不犯河水。”
此时议亲的对象朱慈烺正和郑森并肩而立,看着士兵们将一箱箱军火从战船上搬下来。
军政司的两位千户刘良、李实带着文书们正在清点这批郑家送来的武器弹药。刘大人是末代皇帝年间的科举及第者,因精通西洋数学、化学和炮术,被朱慈烺调来管理器械所。李实则和其父李祖白一同主管军需司下的工匠所。
朱慈烺随手打开一个箱子,取出一支火铳把玩。
“千岁爷,这把火铳出自松本工坊,来自东都城的御用铁砲锻冶所。”郑森介绍道,声音中带着几分自豪,“射程虽不及龙山的斑鸠脚火铳,能够一气打出七发,且轻便易携。”
“这支呢?”朱慈烺又拿起另一支火铳。
“种子岛铁砲,萨摩藩出品。是倭国战国时期留下的宝物,保养完好。”郑森详细解释着每一支火铳的来历和特点。
“那这支?”
“根来铁砲,纪州藩产。同样是几十年前的旧物,尚可使用。”
郑森继续解释道:“日本战国末期大量使用火铳,留下不少存货。臣有门路可以大量购入。因千岁爷急需,就没去龙山订购新铳。这些旧铳虽年代久远,但保养得当,质地尚可,价格也便宜,一支不过三到五两银子。”
“这么便宜?”朱慈烺惊讶道,手中的火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已经不算便宜了。”郑森摇了摇头,“清河镇最好的鸟铳也不过如此标价,威力还更大。只是打造费时,一间容纳数十工匠的铺子,装备了十五台掘进器,一月也就能产十几支。要凑齐一万支,需要上千家工坊日夜赶工一月有余。大明和日本的作坊加起来都没这么多,只能买些旧货。如今也只弄到五千支,剩下的还得再等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