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本宫要建个大厂(第2页)
朱慈烺轻轻点头,这批军火来之不易,但要武装一支强大的军队,远远不够。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火铳的枪管,感受着金属特有的冰凉触感。
“这批火铳的工艺相当不错。”他的目光在一排排整齐的火铳上逡巡,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
郑森站在一旁,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这些都是从日本和龙山精挑细选来的上等货,大部分是轻型火枪,重量适中,单兵使用最为合适。”
朱慈烺拿起一支仔细端详,铳管光滑,做工精良。五千支火铳,这可不是小数目。虽然威力比不上斑鸠脚火铳,但胜在轻便,还能装刺刀。这样的火器,正是他所需要的。
“每一支都试过了吗?”他随手掂了掂分量。
郑森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个说来惭愧,还没来得及。火铳不比寻常兵器,光看外表可不行。铁料、铳管、闭气性,都得实打实地验过才知道。需要经验老到的兵卒一支支试过才成。”
“找这样的老兵可不容易。”朱慈烺眉头微蹙。
“其实也不难,”郑森向前走了两步,压低声音道,“只要把采购权交给各部将领就行。西洋人和日本人都是这么做的,我郑家的火铳兵也是如此。”
朱慈烺摇了摇头,目光落在远处的江面上:“偏偏南京这地方火器生产寥寥无几,让将领们跑去龙山采购,这不是添乱吗?路途遥远不说,中间环节太多,容易出问题。”
“千岁爷说得是。”郑森正色道,“龙山那边能产火铳的作坊也不多。依我看,不如把龙山、日本和西洋的工匠都请到南京来开设作坊。两百个作坊,一年就能产数万支火铳了。”
码头上人来人往,搬运的脚步声和吆喝声不绝于耳。朱慈烺沉吟片刻:“为何不建一个大厂?集中管理,不是更好?”
“这”郑森露出一丝苦笑,“工匠们自己开作坊,每月能打造几支火铳就不错了,再做些零活,就能赚几十两银子。要是落草成了手艺人,谁还愿意来?现在的工匠,可不比从前那些世袭的匠户了。”
一阵江风吹来,带着潮湿的气息。朱慈烺静静地看着远处的帆影,心中思绪翻涌。确实,现在已经不是强制征用匠户的时代了。要想在南京发展火器制造,还得靠利益驱动。
“师兄说得有理。”他转过身,目光灼灼,“不过要吸引工匠北上,还得有个引路人。令尊什么时候能来南京一趟?”
郑森眼前一亮,随即又露出几分犹豫:“我这就写信给家父,请他速来。只是”
“只是什么?”
“家父一直想为朝廷疏通与日本的关系,奈何总有些误会”郑森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朱慈烺笑了,眼角微微上扬:“什么误会?德川幕府跟咱们大明还算得上是老相识。平等互利,这是应有之义。”
正说着,码头入口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李岩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千岁爷,有人要告御状!”
“告谁?”朱慈烺的目光微微一凝。
“告扬州卫指挥使徐永基,说他勾结提督漕运抚宁侯朱国弼谋反!”
朱慈烺眉头微挑,事情变得有趣了。
他最后看了眼堆积如山的火铳,又望向郑森:“师兄,这批火铳我很满意。至于其他事,等令尊来了再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