醺浅月 作品

第二百零四章 逆子的心思

 大堂内的气氛略微缓和,但众臣依旧屏息凝神。朱慈烺观察着父皇的表情变化,不紧不慢地说道:“左良玉上奏,希望永王能够继续驻守武昌,替代楚藩安抚民心。”  崇祯微眯双眼,武昌位于玉水上游,若是慈照从那里起兵……一个危险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 

 “不过儿臣以为,”朱慈烺适时打断了崇祯的遐想,“四弟若留在武昌,恐怕难以施展抱负,不如派他统领军队进入四川,出任蜀王。” 

 话音刚落,崇祯的脸色瞬间阴沉,死死盯着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心想:【你这个逆子,仅仅伤害慈炯还远远不够,现在连十二岁的慈照也不放过!】 

 “春哥儿,”崇祯强压怒火,“四哥儿年幼,如何与献贼抗衡?还是另派大将吧。” 

 朱慈烺似乎没有察觉父皇的怒意,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父皇多虑了。儿臣岂会让四弟与献贼硬拼?”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儿臣的意思是,让武昌侯护送四弟入蜀。若能收复益州渝城,就让四弟镇守益州,武昌侯获得了庆国公的崇高爵位,永镇渝城。另外,儿臣拟任命马士英为云贵川总督,从南线策应。” 

 崇祯眉头紧锁,没有吭声。 

 “父皇估计是在忧虑武昌侯可能敷衍了事?”朱慈烺看穿了崇祯的心思,语气中带着几分了然。 

 崇祯微微点头,这正是他心中所忧虑的事情。 

 “儿臣倒有一计,”朱慈烺压低声音,“不如让武昌侯将女儿许配给四弟。他成为了四弟的岳父,自然会全力相助。” 

 这个提议让堂内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有大臣偷偷交换眼色,有人暗自盘算其中利害。 

 “武昌侯的女儿多大了?”崇祯沉声问道。 

 户部尚书侯恂适时开口:“回陛下,武昌侯膝下有一位养女,年方十七。” 

 “十七?四哥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啊!”崇祯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 

 “不过大五岁罢了。”朱慈烺不以为意地笑道,“为了维护大明的江山,这又有何妨?” 

 崇祯陷入沉思。朱慈烺看着父皇纠结的表情,心中一点不慌。果然,片刻之后,崇祯缓缓点头:“也罢,就依你所言。” 

 “父皇,这婚事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慈烺趁热打铁,“司远益与武昌侯交好,可为媒人。父母之命,还需父皇亲笔写信才是。” 

 崇祯眉头一皱,总觉得这其中有诈。他的目光在朱慈烺脸上搜寻,想要找出些蛛丝马迹。 

 朱慈烺迎着父皇的目光,一脸诚恳地说道:“父皇,纵然武昌侯不愿踏入川蜀,我们也需要他的十万大军守住武昌和云州。否则献贼闯贼一旦南下,江南必将动荡。眼下北伐受挫,鞑子又要南侵,我们必须稳住北面,西边不能再出乱子。” 

 崇祯暗自盘算:若是这逆子北上时,四哥和武昌侯踏上了东行之路……想到这里,他装作犹豫地点头:“好。” 

 朱慈烺心中暗笑,左梦梅不过是分化左部的一枚棋子。等左良玉一死,左部就会以朱慈照为主,由左梦梅摄政。而左梦梅的亲生父亲邱磊是左良玉的好友,还是左部总兵。这盘棋,他已经想好了每一步。 

 “多谢父皇。”朱慈烺又道,“儿臣近日也要纳一选侍,还请父皇下道手诏。” 

 “是哪家闺秀?”崇祯问道,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是闽南总兵郑芝龙的女儿郑茶姑。”朱慈烺不紧不慢地说道,“郑芝龙即将抵达南京,还会带来一批火器。另外,汤若望从海外带回了不少精锐西洋人才,还有葡国使臣,都与郑芝龙同行。” 

 崇祯的目光在堂上扫过,最终冲着吴襄的脸面而去。老吴面无表情,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女儿即将多个劲敌。但朱慈烺注意到,吴襄的手指微微颤动,显然内心并不如表面这般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