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体纳税
考棚内只有一张矮桌和一块砚台。罗大公从袖中取出文房四宝,小心翼翼地摆放整齐。 不多时,明远楼上举起了第一场考试的题目。
“御敌卫国,非得拉起一支强悍的军队不可,将士们的军饷全靠这点收入维持,商税已然成为国库的命脉,该如何让商税源源不断,确保军队开支充裕?”
这道题目一出,整个贡院顿时一片哗然。
“怎么回事?第一场不是该考四书五经吗?”
“这是要考策论?”
“朝廷这是什么意思?”
周围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罗大公握着毛笔的手微微发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完全打乱了他的准备。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科举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和五经义,第二场考论判和诏表,第三场才考策论。
现在突然改变考试内容,这背后必有深意。
罗大公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闭上眼睛,回想着这些年读过的典籍。《文献通考》和《大明会典》上都没有相关记载,这让他更加焦虑。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黄宗羲。
那位与权阀势不两立的黄宗羲,一定不会在这种题目上做文章。如此一来,今科状元的位置,岂不是非他莫属?
可是转念一想,要是能写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彻底说服朝廷严征商税,恐怕会成为云陵士林的公敌。江南士绅最重视的就是商业利益,谁要是动了这个蛋糕,必定会遭到群起而攻之。
罗大公陷入了两难。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打湿了衣襟。
考棚内一片寂静,只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罗大公却迟迟无法下笔。
突然,一个绝妙的主意涌上心头。
“要征商税,就得从权贵和官员开始,必须一体纳税。”罗大公暗暗思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这样的主张看似公平,实则根本无法实现。既然权贵都可以逃税,那么江南士绅逃税也就理所当然了。既不得罪朝廷,又能保全士绅利益,可谓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罗大公提笔疾书,笔下生花。
而在另一处考棚内,黄宗羲正在冷笑。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游走,一气呵成。
“想用这种题目难倒我?”黄宗羲嘴角微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大年初一时,他就在父亲黄尊素的牌位前发誓要考取状元。作为一个孝子,他绝不能食言。况且,这道题目虽难,却难不倒他。
“工商皆本,税举结合。”黄宗羲写道。
发展工商,扩大税基,这是治本之策。将地方纳税与科举名额挂钩,多纳税的地方多分配名额,少纳税的地方少分配名额,这是激励之法。
再辅以宽入、严管、养廉三策,整顿吏治,提高效率。如此环环相扣,便是一篇完整的策论。
考场内外,一片肃穆。
“时辰到!”一声锣响打破了寂静。
衙役们开始收卷。罗大公和黄宗羲几乎同时放下笔,各自打量着自己的答卷。
走出贡院时,罗大公遇到了张明远。
“罗兄,你觉得这次考得如何?”张明远问道,脸上带着疲惫。
罗大公摇摇头:“且看吧。这道题目太过刁钻,谁也说不准。” “听说黄宗羲也来考试了。”张明远压低声音说,“他可是出了名的直言敢谏。”
罗大公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黄宗羲是黄宗羲,我是我。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
走在回客栈的路上,罗大公的心情异常复杂。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只能等待放榜那一天的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