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第一名(第2页)

 电话很快被接听。

 “您好,请问哪位?”对方是一位声音悦耳的女性。

 “您好,我是电懋公司的朱经理,有件事想向您咨询,不知您是否有空答复?”朱国良清了清嗓子,语气严肃认真。

 “哦,是新仙鹤银针的制作公司啊,有什么问题请直说。

 ”

 显然,对方思考了一段时间才回应,似乎负责人正在查阅资料。

 “是这样的,一位受邀嘉宾想带上家属一同出席,但我们已无多余观众票。

 ”“不过还有一些红毯嘉宾票,不知能否调整。

 ”朱国良简要说明了当前状况。

 “抱歉朱先生,我们的观众票主要是供普通观众使用的,剩余名额也很有限,多数已被内部人员占用。

 ”“临阵才提出要求,实在难以协调。

 ”朱国良原以为这会是个简单的问题,没想到刚一接触就遇到了阻碍。

 “不,你没理解我的意思吗?你们作为主办方,区区几张票难道还不容易解决?”朱国良语气变得不悦,直接说道。

 “非常抱歉朱先生,如果一周前您告知此事,我会尽力帮您安排妥当。

 ”

 1934年,香江电影节正值盛况,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由于民众的热情高涨,原本免费的观影票因需求激增而被炒至高价,甚至达到三位数。

 尽管电影节主办方希望控制局面,但由于场地限制,无法扩大规模或增加人数,导致许多原计划带家人一同观影的人不得不放弃。

 朱国良对此感到不满,认为用嘉宾票交换并不失礼。

 然而,电影节的内部票数量有限,只面向少数高质量作品的创作者及其团队成员发放。

 这些嘉宾虽不多,但在圈内影响力极大。

 主办方表示,嘉宾票确实允许携带家属,但余票已经所剩无几。

 朱国良最终决定再次尝试询问是否有可用的嘉宾票。

 他觉得此事不该由普通员工负责解释,而是应由更高层级的负责人直接沟通。

 1935年

 朱国良面对香江电影节的邀请,心中有些忐忑,始终提不起勇气直接联系负责人。

 这时,他的侄女——二姐的女儿,一个热衷追星的初中生,主动提出想去参加电影节。

 然而,朱国良因心情不佳,语气略显严厉,告诫她应专注于学业而非偶像崇拜。

 “我确实考了年级第一,这是我的奖励!”侄女倔强地回应,眼神中透着坚定。

 朱国良虽嘴上调侃,但对这个机灵可爱的侄女也格外疼爱。

 她平日里娇惯惯养,朱国良总是尽力满足她的愿望。

 “真的考了第一?”朱国良转头看向二姐,脸上带着一丝戏谑。

 二姐笑答:“没错,她可是实打实的第一名。

 ”

 “人多拥挤,没什么特别的。

 ”朱国良试图劝阻,却见侄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我要见梁潮伟!听说他也来!”侄女兴奋地喊道。

 “原来你也喜欢他啊,没关系,我跟他们公司关系不错,帮你争取个签名没问题。

 ”朱国良诚恳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