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宗室政策(第2页)
朱慈烺打算宗理院在原本宗人府基础上,在进一步,宗理院代表宗室,在内阁占一个席位,直接参与朝政。
使宗室的力量能凝聚在一起,也让宗室成员知道国事的艰难,并可以更为高效的发动宗室成员为国尽一份力。
因为在鲁王府身上压榨甚多,朱慈烺决定第一任宗理令由鲁王朱以海担任,秦晋两王为左右宗理,下属司长在京官中选拔。
宗理院成立之后,颁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废除宗室成员的禁令,允许宗室底层成员,从事士、农、工、商等诸多行业,并鼓励从军。
但不得从事令宗室蒙羞之业,对此又做出了诸多明确的规范和惩戒措施,朝廷将停止郡王之下的俸禄,依旧保持荣耀爵位。
由各大王府牵头,负责给所属宗室成员按爵位来分配田地,可免除所分之田亩赋税,最低的奉国中尉可分十五亩良田。
同时朝廷鼓励宗室成员经商和从军,并提出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同时解除了藩地限制,镇国将军之下,可随意离开藩地。
基本政策定下来之后,朱慈烺要求宗理院开放言路,宗室成员对政策有意见都可以提出,宗理院审核后可以上报朱慈烺。
在山东实施之后,朱慈烺给南堂发文,让朱聿键参考意见,酌情在南地同步实施政策,并将流亡在外的宗室全部集中到南京。
大明的藩国多集中在北地,现在基本已经被李自成给清理,南地也有不少被张献忠破城后处死,仅有几个幸运的处于流亡之中。
对于宗室今后的安排,朱慈烺暗自决定,将来宗室非大功者,不再封王,藩国要尽快脱离朝廷的供奉,实现自给自足。
初步想法便是以宗室的名义成立一个贸易集团,现有亲王都算原始股东,若是能光复大明,光巨大的海外贸易就够养活宗室的了。
完成对宗室的政策安排之后,朱慈烺开始梳理八月份的目标计划,第一就是继续加强军队建设,打算成立讲武堂。
现役中低层军官轮流进入讲武堂进行系统化短期培训,在招收新的学员,为军队进行军官储备,加强军官的指挥协同能力。
二是在山东进行民生改革,首先是安置北地逃开的十万流民,将从各王府和孔府借来的田亩分配下去。
这些田地既然已经收到朝廷手中,朱慈烺决定只给予百姓使用权,具体实施方案还得结合实际情况和内阁商议。
三是加大各地矿产的开发和装备的生产,从根本上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将来还有许多硬仗要打,武器装备是重中之重。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七年八月份,从三月份底穿越而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达到现在的程度,也是朱慈烺颇为满意的。
等部队整训完成,朱慈烺打算在九月份,尝试收复河南东部区域,稳固防线之后便赶往南京登基,进行全国的战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