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热气球升空
在参加完卫生学堂的开幕仪式结束后,朱慈烺马不停蹄地赶往城外,今天,他收到了曹化淳的传信,信中提到前些时日委托军器局制造的热气球已经完成。
上个七月十五中元节,朱慈烺目睹城中百姓放飞孔明灯追思先人,灵光一闪,为何不尝试制作热气球?
即便受限于现在的工艺,无法达到未来的精密水平,但只要能成功升空,将其固定在城墙上,便可在侦查敌军和威慑敌方方面发挥作用,成为一种有力的军事工具。
于是,他在手机上向人工智能咨询如何在明代条件下制造热气球,几秒之内便得到了详尽的答案。
尽管朱慈烺没有时间深入研究,但他绘制了一份简易图纸,记录下制造方法,并将其转交给了军器局的研发处。
出乎意料的是,短短不到一个月,热气球便制作完成,今天正是热气球首次试飞的日子,曹化淳特此邀请朱慈烺前来视察这一创新成果。
城外京营的大校场之上,曹化淳、崔瑞、汤若望、茅国纪等军器局一干领导都在此,研发处拿到太子的图纸之后,便抓紧研制起来。
因为朱慈烺写的详细,材料也比较简单,再加上孔明灯早就流传千年了,所以军器局的研究进度很快。
热气球的表皮是亚麻布涂满棕油,保证了良好的气密性,外层又编织了线网加固,内衬则是用浆糊撵粘的磁青纸。
吊篮则是用藤条编制而成,底部加装了木板,悬挂麻绳浸蜡增强拉力,连接处用铜制铆钉加固,预留了可以承载三人的空间。
燃料则是采用猛火油,放置于铁桶内当燃料罐,铁桶口加了可调节的铜盖,燃烧室则是专门烧制成的耐高温陶罐。
这等配置,已经比原本历史上,一百三十九年之后,法国的蒙特戈菲尔兄弟发明的第一个热气球要先进的多了。
原本历史上第一个热气球,在巴黎凡尔赛宫前正式升空,是用纸糊成的,里面燃烧的是稻草和木材,飞行了二十五分钟之后平安着陆。
朱慈烺一到,众人皆纷纷上前施礼,他留意到,不仅京营的将领们悉数到场,内阁的几位文臣也赶来观礼,就连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也亲临现场。
观礼台上聚集了一大群人,他们好奇地眺望着远处正在调试的热气球,这些人之前都收到了观看邀请。
尽管朱慈烺并未要求他们必须前来,但听说军器局制造出了能够飞上天空的神奇物件,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们都不愿错过这个见证奇迹的机会。
显然,飞天的诱惑对古人来说确实难以抗拒,李岩和郭云龙前日刚赶回济宁,一直忙于大营的军队整编,还未来得及拜见朱慈烺,闻讯他来到大营,也急忙赶了过来。
现代热气球的起飞,通常是将吊篮放在地上,先用风机给气球充气,然后再点火升空。
然而在这个时代,没有风机这样的设备,军器局便搭建了一个高达十米的大木架,将热气球悬挂在木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