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大理(第2页)
方裕同忍俊不禁:"那贤侄如何作答?"
林彦秋轻摇折扇,淡然道:"侄儿懒得作伪,忙便说忙,闲便道闲。可不管怎么答,底下人总要奉承一句'大人日理万机'。沧山弹丸之地,哪来的万机可理?当真可笑。在衙门待得久了,虽通晓人情世故,却愈发觉得俗不可耐。有时不免想,当初若留在京城,随恩师着书立说该多好。"
方裕同沉吟片刻,捋须道:"觉得俗气时,恰是在成长。曲高和寡之人,难为父母官。我们肩上担着的不是一家一户,须知黎民百姓所思所需。人生如白驹过隙,既在其位,总要做些对得起良心的事。这话或许说得重了,却是肺腑之言。"
林彦秋默然片刻,轻声道:"这般活着实在疲累。当年在国子监时,有个西域来的留学生常问,为何中原人总在案牍间劳形,不知及时行乐。他说西域诸国,每日不过劳作三四个时辰,纵有加俸也不肯多做,那才叫活得自在。"
马车微微摇晃,车帘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方裕同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若有所思地叹了口气。
方裕同轻抚长须,淡然一笑道:"夷夏有别,彼自难解我华夏之道。往小处说,是为求修身立命;往大处论,乃肩负着天下兴亡之责。"
言谈间,马车已回到驿馆。林彦秋在朱漆大门前下车,朝方裕同拱手作别,而后独自驾着青篷马车回到城西的宅院。更深露重,月影西斜。正当他取出铜钥欲开院门时,忽闻内室隐约传来琴瑟之声。
推门而入的刹那,厅堂的烛火骤然亮起。只见张思斜倚在卧房门框上,罗裙轻曳,笑靥如花:"独居难眠,特来碰碰运气。看来,小女子的福分不浅。"
林彦秋莞尔,将书箱置于案几上,在太师椅中落座。他点燃一炷安神香,翘起二郎腿,朝张思招手道:"小娘子,且来给本官捏捏肩。"
张思会意,当即福了一福:"谨遵老爷吩咐。"说罢莲步轻移,绕至身后为他揉按肩颈。感受着纤纤玉指在穴位上游走,林彦秋惬意地眯起眼睛。张思却幽幽叹道:"郎君清减了许多,面色也憔悴了。"
林彦秋轻叹:"公务缠身,身不由己啊。"说着抬手轻抚她的柔荑,似在表达歉意。张思忽从后环住他的脖颈,在他耳畔细语:"近日妾身渐显丰腴,恐他日相见,郎君要不识得了。"
这番婉转言辞令林彦秋心中怅然。他独身一人,实在分身乏术。思及此,不禁暗叹:这般情债,当真是造孽啊。窗外更漏声声,烛影摇红,映照着一对璧人的身影在纱窗上轻轻摇曳。